NIE 2024|高峰对话:双碳主题下的碳管理商业机会

NIE 2024|高峰对话:双碳主题下的碳管理商业机会

发布时间:2024/09/26

NIE 2024|高峰对话:双碳主题下的碳管理商业机会

2024年8月29日,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第十八届沙利文中国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暨第三届新投资大会(简称 “2024沙利文新投资大会”)ESG与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在上海静安瑞吉酒店隆重举办。此次论坛以“引领新质生产力,共绘ESG新未来”为主题,汇聚行业专家、ESG与新质生产力企业、投资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聚焦ESG与新质生产力投融资新机遇,共同探讨在资本市场的成功路径。

分论坛上,  天碳汇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邓江膺与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周明子就“双碳主题下的碳管理商业机会”主题展开讨论。本次TopGun Focus领导企业商业聚焦由蓝天碳汇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邓江膺、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周明子作为嘉宾参与讨论,沙利文大中华区咨询顾问苗馨元担任主持人。

 

Q

A

&

苗馨元 :市场更青睐哪种类型的碳资产?

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 周明子

 

周明子: 相比工程性碳汇,自然碳汇具备更高的可识别性,更受市场关注。 碳资产分为自然碳汇和工程性碳汇。自然碳汇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如森林、海洋等来固碳;工程性碳汇通过碳捕集技术来固碳(CCUS)。相比工程性碳汇,自然资产具备更高的可识别性,因此目前在资本市场上,投资人对自然资产的偏好度更高。

目前下游分为几类玩家:1)高碳排企业,通过碳资产实现企业社会责任(CSR);2)投资者,通过投资碳资产来获取投资回报;3)国际融资方,将碳资产作为创新资产抵押物,以实现更多元的融资模式。

 

苗馨元 :确保碳资产有效性的难点是什么?

周明子:碳资产的量化是关键。 行业难点在于碳资产的量化。碳资产是一种无形资产,目前对于碳资产的量化更多是以效果为导向,即购买碳资产对于当地企业、政府等利益相关方来说实现了何种实际价值。对于不同利益相关方来说,碳资产的机会成本有所不同,因此导致碳资产的价格较为主观。目前价格是由买家还是卖家决定依旧在探讨中。

 

苗馨元 :蓝天碳汇作为碳资产管理行业的明星企业,其聚焦在森林碳汇的原因和初衷是什么?

蓝天碳汇董事长 邓江膺

 

邓江膺  公司与众多在卫星遥感领域排名领先的高校开展紧密合作,以实现森林碳汇资产的确认与评估。 在各类碳资产中,森林碳汇是最稀缺的碳汇资产。蓝天碳汇会关注到森林碳汇,一方面是因为工程性碳汇使用的CCUS等技术成本较高,相比工程性碳汇,森林碳汇的评估具备更高的经济性;另一方面,蓝天碳汇与各大高校形成了紧密的技术合作,致力于通过科技手段为欠发达国家的森林碳汇进行盘点。

 

苗馨元 :森林碳汇在当前碳市场中处于何种地位?面临何种挑战?

邓江膺  森林碳汇理论价值高但实际应用不足。 尽管森林碳汇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碳资产,但其交易量却不多,且存在不少问题。关键问题在于传统的监测和开发方法过于主观,依赖人工操作,导致无法有效监控森林碳汇的状况。例如,在五年的计量期内,森林可能会遭到砍伐或毁损,而这些信息可能未被及时发现,导致碳汇项目出现问题或“爆雷”。因此,尽管森林碳汇在理论上具有巨大的市场价值,但其实际操作中的不足限制了其交易和应用。

 

苗馨元 :如何高效、精准、成本最优地开发森林碳汇项目?

邓江膺  卫星遥感和区块链技术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卫星遥感技术和区块链技术在森林碳汇的开发、定价、监控、可追溯性及数据不可篡改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蓝天碳汇公司在短时间内成功与多个非洲国家签订了20年的碳资产管理协议,并获得了国家级碳市场管理布局、开发和未来交易的权利。此外,全球碳盘查正在推进,各国需向联合国提交碳排放计划,蓝天碳汇正在考虑将以何种形式参与其中,这一点也希望能得到沙利文作为专业机构的建议。

 

苗馨元 :蓝天碳汇如何树立起自己的技术优势,从而为商业落地提供支撑?未来的发展计划如何?

邓江膺  利用技术优势开发碳汇平台,发起公益支持行动。 蓝天碳汇主要依托武汉大学在全球领先的碳汇监测技术,与产业紧密协同,吸引了全球顶尖大学生和专家,共同为香港政府打造一个高质量的碳交易平台,并计划将其落地在中国香港。此外,公司还获得了广泛支持,计划在明年展示成果。公司联合创始人还具备丰富的国际经验,特别是在非洲的外交和谈判方面。未来,公司将发起公益行动,支持落后国家制定碳排放计划,并得到联合国环境署的报备。

 

苗馨元 :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在推动双碳目标和碳资产创新积累的过程当中,如何确保技术创新与现有业务模式的兼容性?

周明子  可借助权威机构和技术来提升碳资产的质量和定价准确性。 企业需要评估碳资产潜力并创新业务模式,以推动双碳目标和碳资产的创新。然而,碳资产的高质量评估和定价仍然面临挑战,主要因投资者难以识别高质量资产。他建议企业借助权威机构的技术,如遥感技术,来提高碳资产的准确性和可验证性,而不是自行研发,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实现商业价值。

 

苗馨元 :目前全球碳市场商业化发展的主要发展特征是什么?

邓江膺  碳资产的定价与其质量和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当前碳市场商业化的主要特征是通过各种认证机制如ITMO、REDD等进行碳汇交易,并面临着价格确定性、监测持续性及数据精确度等挑战。未来全球统一碳市场的可能性受到多方因素影响,包括技术进步、市场需求以及国际合作等。碳资产的定价权依赖于技术的先进程度,而高精度的数据能够提升碳资产的吸引力和价值。此外,碳资产不仅仅局限于交易所产生的流动性,还可以通过多种金融手段增加其价值和流动性。

 

苗馨元 :目前碳资产市场的商业前景和市场空间天花板如何?

周明子  全球碳市场规模超3,000亿美元。 如果考虑到自然碳汇的潜在市场,全球碳市场的年均商业价值可能超过3,000亿美元。然而,碳资产定价和跨区域交易的规范化仍是全球碳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在2023年欧洲森林碳汇交易中,100万吨碳汇的价格达到了2,500万美元,即每吨25美元,而在中国,这一价格可能仅为25元人民币。这种定价差异反映了不同国家和区域间碳市场的成熟度差异。在跨区域交易方面,未来全球碳市场的快速发展取决于定价机制的统一和国际间的交易规范化。这两个核心问题将决定碳资产在全球市场中的流动性和商业价值。

 

苗馨元 :全球和中国的主流碳资产购买者或者投资者有哪些?

邓江膺  碳资产的购买方包括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国家等。

 

碳资产的购买者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全球500强企业,这些企业对碳资产的品质要求极高,愿意支付高价以获取无瑕疵的碳资产,这类客户对碳资产的真实性和长期可靠性尤为关注。武汉大学的遥感技术能够满足这些企业对碳资产高标准的需求,确保碳资产的市场定价具备公信力和竞争力。

 

第二类客户为制造业企业,这些企业对碳资产的需求较为基础,主要用于满足合规要求。这类客户对碳资产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因此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价格较低的碳资产,如VCC(Verified Carbon Credits)。

 

第三类客户画像则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密切相关。中国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基础设施投资中积累了大量的债权,而这些国家的碳资产可以作为债务抵偿工具,帮助中国企业回收这些债权。邓江膺还提到与武汉大学和中电建等机构的合作正在推动这方面的研究,旨在将这些债权转化为碳资产,为中国在全球碳市场中的战略布局提供支持。

 

第四类客户是金融机构,在碳资产的长期投资中寻求增值机会,通过市场价格上涨时出售碳资产以获取利润。

苗馨元 :在全球碳市场中,中国企业如何定位自身,以及如何利用自身优势进行全球布局?

邓江膺  中国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在全球碳市场中占据有利地位。

首先,中国企业应继续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如与武汉大学等高校的遥感技术合作,以确保碳资产的质量和可靠性。

其次,中国企业应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国际合作项目,通过基础设施投资和碳资产交易,实现债权回收和碳资产储备。这不仅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全球碳市场中的战略布局,也能够促进国际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中国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科技优势,前往非洲等国家获取低成本的碳资产,以解决国内的债务问题。通过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合作,中国企业可以在帮助非洲国家发展的同时,为中国储备大量低成本的碳资产。

TopGun Focus·领导企业商业聚焦》 是沙利文推出的一档专注于商业领袖与行业先锋的对话类栏目,聚焦行业前沿动态与企业创新实践,致力于为机构投资者和企业家提供最具洞察力的未来商业判断,并揭示相关的机遇与挑战。TopGun Focus全面覆盖人工智能、绿色经济、医疗大健康、新消费等各个板块,每期重要内容将推送至中国各主流投资机构,为投资者和分析师提供前瞻性的行业观点。如果对本栏目感兴趣,商业合作请联系我们的企业服务编辑苗馨元女士。

苗馨元

沙利文大中华区咨询顾问

邮箱:cindy.miao@frostchina.com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
NIE 2024|高峰对话:双碳主题下的碳管理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