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 2024 | 圆桌讨论:从“内卷”到“出海”的破局,如何把握机遇

NIE 2024 | 圆桌讨论:从“内卷”到“出海”的破局,如何把握机遇

发布时间:2024/09/25

NIE 2024 | 圆桌讨论:从“内卷”到“出海”的破局,如何把握机遇

第十八届沙利文中国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暨第三届新投资大会生命科学新投资高峰论坛于2024年8月28-29日在上海举办。该论坛汇聚了40多位产业领袖、生物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投资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以“应变局,开新局”为主题,与会各方共同探讨投资合作的新模式,旨在构建更加紧密、高效、共赢的合作网络,共同推动国内外生命科学产业的蓬勃发展。

本次论坛上,以《“内卷”到“出海”的破局,如何把握机遇》为主题开启一场圆桌对话,本次圆桌对话由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董事总经理柳达担任主持人,启德医药的创始人兼董事长秦刚博士、诺源医疗董事长兼总裁蔡慧明、和铂医药副总裁投资者关系与企业发展负责人陈侑晨以及爱尔兰投资发展局生命科学行业总监肖嘉作为嘉宾参与讨论。

Q

A

&

华润正大生命科学基金董事总经理 柳达

 

柳达 :请每位介绍一下你本人你的过去辉煌的历史以及你现在做的事情。

启德医药的创始人兼董事长 秦刚博士

 

秦刚博士 :启德医药成立于10年前,实际上我是从象牙塔里走出来的,专注于ADC(抗体药物偶联物)药物的创新和开发。作为一家从科研走向产业的企业,启德已经构建了一整套ADC药物的端到端解决方案。企业的研发已经进入了后期阶段,其中一个项目已推进到三期临床试验。通过底层技术的创新,启德在新药研发中逐步取得成功。

诺源医疗董事长兼总裁 蔡慧明

 

蔡惠明 :诺源医疗创业团队主要是中国药科大学和南京大学的科研人员,专注于分子影像技术,是一个典型的药械并举和药械协同发展的新模式。诺源医疗的核心产品涉及分子靶向的诊断造影剂以及设备的开发,并且已经建立了多个国际合作。诺源正在推动多个创新药物和器械项目进入市场,包括一些全球首创的产品。

和铂医药副总裁投资者关系与企业发展负责人 陈侑晨

 

陈侑晨 :和铂医药致力于下一代的炎症免疫,包括自免领域的疾病的创新药的开发,尤其在抗体药物的研发中取得了突破。和铂医药已经通过其抗体技术平台,与多家全球顶级药企(如阿斯利康、辉瑞等)建立合作。公司不仅在中国,还在欧美等地布局实验室和研发团队,力求在全球范围内推动药物创新。我本人原来是做投行,17年18年开始专注于医疗行业,也做了很多香港美国的IPO。

爱尔兰投资发展局生命科学行业总监 肖嘉

肖嘉 :爱尔兰投资发展局是爱尔兰政府的招商促进机构,帮助更多的企业去爱尔兰设立运营或者发展。生命科学领域是爱尔兰的支柱产业,许多全球顶级制药公司都在爱尔兰设有运营中心。我本人负责中国的生命科学行业,有多个中国企业入驻爱尔兰的成功案例。

Q

A

&

柳达 :从“内卷”到“出海”的破局如何把握机遇,请在座各位结合各自的公司,可以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秦刚博士 :近年来,创新药领域特别是ADC药物在全球市场中获得了广泛认可。启德医药的出海策略基于产品的技术优势和全球化布局,已经成功通过国际合作,将其ADC药物推进至海外市场。国内创新药企业面临的一个主要挑战是国内市场支付体系的局限性,而通过“出海”,企业能够实现快速变现,并为持续研发注入资金。通过在全球市场的合作,启德医药的药物研发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出海仍然聚焦全球化,但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希望通过创新应对各区域药物商业化和供应链可及性等挑战,从而服务于社会需求。

蔡惠明 :诺源医疗的出海经验集中在药械结合领域。公司在国际化进程中采取了与全球领先企业合作的策略,特别是通过与德国贝朗、日本山鹰的合作,推动产品全球化布局。出海不仅是为了销售产品,更是为了通过与全球顶级公司合作,提升自身技术和市场竞争力。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出海已成为企业寻求国际化突破的必然选择,但企业应当根据自己的优势和战略灵活应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我们正处于精准医疗的长期发展阶段,必须以满足临床需求和提升患者福祉为核心,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才能提升创新药物和高端医疗器械的价值。虽然当前出海浪潮热烈,但企业需要沉住气、练好内功,通过差异化竞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来实现长期成功。

陈侑晨 :和铂医药在出海过程中,尤其重视与全球大药企的合作。和铂医药的技术平台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力,并成功与阿斯利康、辉瑞等建立了深度合作。公司通过这些合作,不仅在技术上获得了突破,也通过BD交易实现了短期内的现金流。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数据的严谨性和技术的前瞻性成为企业在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的关键。面对资本市场的寒冬,企业需要具备快速调整的能力,根据国际形势变化进行前瞻性布局,寻找新的增长点。

肖嘉 :从全球化趋势的角度出发,出海并非短期内的被动选择,而是全球企业扩展市场的重要策略。促使“出海”加速的主要原因,第一个是生物安全问题,作为知识产权的缓冲。随着中国创新药企的逐步崛起,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欧洲设立研发和生产基地,布局未来销售。在器械行业,一些公司希望打造高端品牌,他们更倾向于以“欧洲制造”的品牌进入高端市场。还有一些已经全球化发展的公司,出海的目的是为了完善海外的功能支持,例如售后服务和其他服务型工作。出海的前提是公司产品或服务必须具有竞争力,仅凭热情和热度是不够的,因为国际市场竞争更激烈。出海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应对信息不对称和文化差异,耐心比热情更为重要。

柳达 :行业的成长离不开多年的积累,这种积累的价值不可低估。生命科技的最终目标是为全人类的健康服务,全球性的合作是不可或缺的。当前的环境是近几十年最不友好的时代,但相信这种情况会过去;在大多数人悲观时,可能意味着机会即将到来,要在困难时期保持学习和思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
NIE 2024 | 圆桌讨论:从“内卷”到“出海”的破局,如何把握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