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首届新投资博览会暨第十六届沙利文全球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以下简称“大会”)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大会由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与钛媒体、路演中、华君传媒集团联合主办,头豹科技创新网协办。
2021年,全球IPO市场跌宕起伏,注定是会被历史铭记的一年,这一年,美股在“去中概股”化,这一年,是港股上市“热”,这一年,是A股IPO大年。企业IPO亦是VC/PE投资能力、退出能力的的重要体现,2021年,谁将成为斩获IPO企业最多的冠军VC/PE?
在此背景下,沙利文联合钛媒体向国内所有活跃的优秀投资机构发出邀请,共同启动了「中国私募股权基金2021年度IPO冠军成绩单」的数据征集。
9月27日,大会主论坛上,沙利文联合钛媒体共同发布了「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IPO成绩单 」,由 钛媒体集团创始人兼CEO赵何娟女士进行主题演讲并发布榜单 。
钛媒体集团创始人兼CEO赵何娟女士
赵何娟女士表示, 2022年已经过大半,今年最切身感受到的一个关键词应该就是“不确定性”,全球宏观经济处在极大的不确定、不清晰、不稳定的大变局中,全球投资者都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此不确定性的“大变局”开局,却可能也是未来新十年的起点。
此次与沙利文和头豹的战略合作,既是双方长久以来的期盼,更是双方公司和品牌优势互补的强强联合,一定可以将双方都带到这个行业新高度,更深度、更全面、更数字化地为一二级市场的参与者们创造更多实实在在的价值。
钛媒体集团创始人兼CEO赵何娟女士
赵何娟女士指出,IPO退出,一直是一级市场私募股权基金最为重要的退出路径,但是从去年开始,这一退出路径变得扑朔迷离。
首先,IPO通道的变化。2021年中概股受到中美监管政策的影响,赴美上市受阻,上市企业大幅减少,去年8月之后中概股在美国上市几乎处于停滞状态,已上市的企业也开始逐步退市,曾经被资本和创业者追捧的纳斯达克和纽交所一夜之间就对中国公司关闭了通道。然而,迅速萎缩的赴美上市通道,给港交所和A股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那些从美股退市的企业,都在考虑在香港、境内市场二次上市,直接导致了港股的上市热潮。同时港交所积极推进改革措施,简化发行人上市架构,承接了美股回港二次上市的企业,并在2021年12月引入(SPAC)上市制度,以吸引更多企业赴港上市。
另一方面,赵何娟女士也表示,A股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和全面注册制持续推进的背景下,VC/PE支持的中企境内上市已成为主流,科创板和创业板成为企业上市的“主阵地”,同时,北交所的建立也为“专精特新”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多层次完善了资本市场,上市活跃度持续提升,IPO数量也一举创下2000年以来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A股IPO数量占整个中国企业IPO总量的比例高达94.0%,为VC/PE基金的退出创造了有利条件。
A股上市热潮是人民币基金的狂欢,同时也为美元基金带来了新的挑战,是否需要重新评估投资和退出策略,成为新的需要思考的问题。
第二、回报水平的变化,境内回报倍数稳步增长,且反超境外。赵何娟女士指出,由于赴美上市受阻,港股估值回调等因素的影响,2022年上半年,VC/PE被投企业境外上市的平均账面回报倍数(按发行价)2.1,呈现持续走低势态;反观境内,企业上市的平均账面回报倍数(按发行价)达到5.87倍,此倍数远超境外。 其中,科创板和创业板按发行日、首日以及20日计算的账面回报倍数均高于6倍,优于其它板块。
第三、赛道的变化,“专精特新”、“投早投小投科技”是VC/PE机构这两年投资的主旋律,据钛媒体统计,2021年有大约284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得不同轮次的投资,分别分布在新能源、半导体芯片、高端制造、生物医药等垂直领域,其中,总投资规模超1亿美元的小巨人企业共11家。多家机构也曾公开表示: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投资什么,这与国家经济规划形成了一致步伐,带动了中国创新经济的稳步发展。
展望未来,或许依旧充满不确定性,但是,赵何娟女士也表示,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相信并没有改变,此刻,也是VC/PE机构修炼“内功”见证未来潜力的好机会,深度扎根行业研究以及坚守价值本源,以长期主义挖掘、陪伴优质独角兽企业上市,终得拨云见日。
据赵何娟女士介绍,《中国私募股权基金IPO成绩单》数据主要依托钛媒体旗下科股宝、TMTBase数据库,通过自主报名、桌面调研、调研问卷、走访和电话访谈等多种方式,进行数据交叉验证,坚持以数据作为评选第一性标准。
成绩单包括年度A股IPO冠军投资机构TOP10、年度港股IPO冠军投资机构TOP10、年度美股IPO冠军TOP10、年度IPO市值冠军投资机构TOP10,以及新零售、TMT、医疗健康、工业制造四大细分领域IPO冠军投资机构TOP5。
以下为榜单详情:
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常务副总裁、头豹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王晨晖先生表示,2021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持续恢复,以及北交所的建立、注册制改革的稳步推进等利好因素,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也逐渐回暖,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都有显著增长。
王晨晖先生指出,从被投企业IPO情况来看,红杉中国、高瓴集团、中金资本、达晨财智等机构在A股、港股和美股中均表现出色。 红杉中国在零售与消费、TMT等领域突出,布局了物流、加密市场等多个赛道,高瓴集团在医疗领域表现突出,青睐CRO、体外诊断、创新药等细分赛道。
现今,中国私募股权投资蓬勃发展,已然成为中国金融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也会持续会各行各业的发展注入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