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全球领先的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主办的第十九届沙利文全球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暨第四届新投资大会(以下简称“2025沙利文新投资大会”) ESG与新质生产力高峰论坛在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大酒店隆重举办。论坛以“可持续发展与新质生产力”为主题,汇聚产业领袖、行业领先企业、投资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聚焦可持续发展与新质生产力领域投融资新机遇,共同探讨企业穿越周期的资本和产业力量。
在本次论坛上,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战略与交易咨询合伙人邬嘉烨就全球和中国能源转型与分析进行演讲。
该演讲主要从全球绿色政策现双轨制,中国以新质生产力破局能源转型这两部分展开,全面地分析了全球和中国能源转型。

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战略与交易咨询合伙人邬嘉烨
以下为邬嘉烨演讲要点:
一、全球视野:能源转型持续推进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时刻,各经济体推动根据自己利益优先发展有利自身的绿色产业,推迟可能不利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欧美多国近期出现绿色政策回调,形成独特的“绿色双轨制”现象。
2025年4月,欧洲议会通过决议推迟《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和《企业可持续发展尽职调查指令》实施时间,将适用范围缩减80%,报告义务推迟两年。与此同时,欧盟燃油车销售禁令也出现变数,沃尔沃等多家汽车集团宣布放缓电动化进程,延长燃油车生产计划。
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同样出现政策逆转。美国证监会于2025年3月终止对气候信息披露规则的法律辩护,放弃要求上市公司披露温室气体排放信息。特朗普政府重返白宫后,于今年1月宣布退出《巴黎协定》,并废除电动汽车补贴及可再生能源激励措施,传统能源产业再度获得政策支持。

尽管政策出现短期波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趋势仍不可逆转。据能源数据机构预测,到2030年电力在全球能源消耗中占比将升至24%,2050年进一步达到32%。可再生能源发电量预计在2038年首次超过50%,实现历史性跨越。
在这样一个充满博弈和挑战的阶段,各国都在积极布局,确保在新能源技术、市场和供应链中的领导地位。对建设新型能源资产和基础设施至关重要的矿产和金属资源的需求大幅提升,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矿产和金属资源的关键性矩阵综合考虑了ESG压力、地缘政治、资本的可获得性、监管环境和替代品的潜在威胁的挑战和影响。
二、中国能源转型与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已成为全球能源转型的重要推动力量。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量占全球60%以上,过去十年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贡献率超45%。根据《中国能源转型白皮书》,中国计划到2030年将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25%左右,2035年基本实现能源绿色生产消费方式普及,2060年前力争实现碳中和。

中国正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破解转型难题。这一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先进生产力,正在推动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遵循三线并进的原则,升级传统行业,壮大新兴行业,培育未来产业。在不放弃传统行业的前提下进行创新,加速传统“两高”行业的数字化,智能化。同时加快培育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布局新型储能等未来产业。
二十大提出的“八大新兴产业+九大未来产业”规划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新材料和新型储能五大能源相关产业被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中国坚持“先立后破”原则,统筹战略安全与供应安全,通过六大路径推进能源转型:以先进科技推动煤电高质量转型、积极探索工业领域电气化路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模式、加速构建数智化能源体系、发力培育“以需促供”的市场需求、切实发挥转型金融的支撑作用。
专家指出,中国能源转型路径既考虑国际竞争态势,也兼顾国内实际需求。在新能源产业链主导权成为国际竞争焦点的背景下,中国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协同,正在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案。随着《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深入推进,中国有望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同时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为全球气候变化应对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