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E 2025 | 浙江时迈药业有限公司孝作祥:新一代TCE技术展望分析

NIE 2025 | 浙江时迈药业有限公司孝作祥:新一代TCE技术展望分析

发布时间:2025/09/24

NIE 2025 | 浙江时迈药业有限公司孝作祥:新一代TCE技术展望分析

由全球领先的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主办的第十九届沙利文全球增长、科创与领导力峰会暨第四届新投资大会——生命科学新投资高峰论坛于2025年8月28日在上海顺利举办。该论坛汇聚了50余位产业领袖、生物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投资机构及专业服务机构,以“内强根基,稳驭风浪”为主题,聚焦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趋势、创新技术及全球化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产业发展与全球合作。

 

在本次论坛上,浙江时迈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孝作祥分享了《新一代TCE技术展望分析》的主题演讲。

图片

浙江时迈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执行官孝作祥

 

以下为孝作祥演讲要点:

 

一、实体瘤治疗现状与TCE技术背景

 

孝作祥指出,全球癌症治疗面临严峻挑战,2022年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例近2,000万,死亡病例超970万,中国新发482.47万、死亡257.42万,其中肺癌、肝癌、胃癌等实体瘤占比高且治疗难度大。当前实体瘤治疗存在两大核心痛点:一是耐药性问题,即使采用“EGFR-TKI+MET抑制剂”“靶向药+PD-1/PD-L1”等联合疗法,仍难以避免耐药,且可能增加间质性肺炎等毒性风险,ctDNA动态监测仅能预警30%-40%耐药事件;二是安全性问题,预防性用药对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s)、靶向药特殊毒性防控有限,生物标志物临床应用率不足10%,未满足临床需求突出。

 

在治疗技术演进中,双特异性抗体(BsAb)因“双靶点结合、精准性更强、脱靶毒性更低”的优势逐渐成为焦点,而T细胞衔接器(TCE)作为双抗重要类型,凭借独特机制脱颖而出。TCE一端结合肿瘤细胞表面肿瘤相关抗原(TAA),另一端结合T细胞表面CD3分子,可直接激活T细胞并聚集于肿瘤周围,实现精准杀伤。与传统疗法相比,TCE优势显著:相较于单抗,其激活T细胞的杀伤效率优于Fc介导的ADCC效应;相较于ADC,依赖宿主免疫系统而非化学载荷,对休眠及分裂期癌细胞均有效且安全性更高;相较于CAR-T,属于“现货型”药物,研发制造成本低、使用流程简单,可及性更强,为实体瘤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二、TCE技术发展现状与市场潜力

 

孝作祥介绍,当前全球TCE研发管线活跃,处于临床阶段的多抗产品达186条,以临床I期为主,CD3+BCMA、CD3+CD19、CD3+CD20为TOP3靶点,EGFR、HER2等实体瘤靶点紧随其后。适应症开发上,血液瘤领域已相对成熟,Blinatumomab(CD19/CD3)、Teclistamab(BCMA/CD3)等多款药物获批,其中Blinatumomab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中位总生存期达36.5个月;实体瘤领域成为新赛道,Tebentafusp(葡萄膜黑色素瘤)、Tarlatamab(小细胞肺癌)等相继获批或进入后期临床,Claudin18.2靶向TCE在胃肠道肿瘤I期临床中ORR达48.6%、DCR73.0%,展现出良好潜力。

 

市场规模方面,TCE行业呈高速增长态势。全球TCE药物市场规模预计从2022年约10亿美元增至2035年1211亿美元以上,年复合增长率超40%;中国市场虽起步稍晚,但增速迅猛,2024年规模约70亿元,预计2035年达1,596亿元。从竞争格局看,国际药企与本土生物科技公司均加速布局,靶点聚焦EGFR、HER2、Claudin18.2等实体瘤高表达抗原,技术路线向“提高肿瘤特异性、降低毒性”方向迭代,投资价值凸显——行业兼具“未满足需求大、技术平台成熟、研发投入集中”等优势,但也面临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实体瘤渗透不足、研发成本高企等风险,需关注差异化技术平台与临床进展领先企业。

 

三、TCE技术创新趋势及时迈药业实践

 

孝作祥强调,TCE技术正朝着“精准化、多功能化、智能化”方向突破。一是条件激活策略,通过“蛋白酶激活”“pH敏感”“分离式设计”等方式,确保TCE仅在肿瘤微环境中激活,如时迈药业CMDE005采用可裂解遮蔽肽,在正常组织中封闭CD3结合活性,肿瘤组织中被特异性蛋白酶切割后激活,体外遮蔽效率超10,000倍,显著降低脱靶毒性;二是多特异性设计,三特异性TCE通过“CD3+双TAA”“CD3+TAA+共刺激分子”设计,克服抗原异质性、增强T细胞激活,扩大治疗窗口;三是AI驱动开发,借助AlphaFold等工具优化抗体结构,预测毒性与疗效,提升研发效率。

 

作为行业参与者,时迈药业以“源头创新”为核心,构建四大技术平台:多种属创新抗体序列发现平台(含4个10¹¹-10¹³容量全人源IgM文库)、H-BiTE平台(解决双抗成药性与毒性问题,产量达4g/L)、多功能TCE结构平台(灵活设计三抗、多机制协同)\Pro-BiTE平台(全球领先酶控系统,实现肿瘤组织靶向富集)。在管线布局上,聚焦实体瘤领域,SMET12(EGFR/CD3)治疗靶向失败非小细胞肺癌的DCR达100%、ORR41.7%,最长PFS超9个月;CMDE005(酶控EGFR/CD3)作为全球领先遮蔽型 TCE,中美双报IND获批,临床中未观察到CRS及≥3级不良事件;CMD011(GPC3/CD3)针对肝癌,低剂量组已显现疾病稳定效果。

 

孝作祥认为,TCE技术正开启实体瘤治疗新篇章,未来需持续突破“肿瘤微环境渗透”“毒性控制”等技术瓶颈。时迈药业将依托专利布局(60余项核心专利,含蛋白酶可切割双抗等国际专利)与中美双中心研发体系,推动TCE从“技术验证”向“临床普及”迈进,助力中国创新药在全球TCE赛道占据领先地位,为癌症患者提供更高效、安全的治疗方案。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