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防护手套市场份额依然处于动荡期,企业市场操盘风险仍存,如何保持市场现有份额,力争降本增效以便保证新客户订单的延续性,同时提升自身产品质量、成本价格控制、自身产品多元化发展成为企业竞争的关键因素。
在此背景下,3月20日至3月21日,由隆众资讯主办的防护手套行业大会暨上下游供需交流会在山东淄博顺利举办。会议聚集百余家防护手套相关企业到场,为防护手套产品提供行业供需交流平台、权威技术大咖分享以及多维度解析全行业发展情况,聚焦行业热点,研判行业态势,共谋行业健康发展之路。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咨询顾问牟启迪受邀出席会议,并就《一次性手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发表演讲。


沙利文大中华区咨询顾问 牟启迪
牟启迪就一次性手套全球市场、出口市场及产销环境分别做了简要分析。她表示,疫情时期不断变异的毒株导致新冠疫情反复,用于长期护理和紧急救护的一次性手套需求显著增加。疫情防控政策改变后,市场需求相对减弱,但呈现长久性增长。预计未来供需矛盾随产能释放而缓和,市场售价回归理性,销售收入长期来看保持乐观方向。
就国内市场而言,随着新冠疫情影响逐步消退,以英科医疗、蓝帆医疗及中红医疗为首的中国头部一次性医疗手套企业的营收和净利率水平受到短期影响,医疗手套市场供需关系逐渐趋于平稳。
随着创新产品的推出、居民卫生与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和应用场景的拓展,一次性手套将迎来新的增长机遇。首先,头部企业通过构建全球化研发体系、与院端等机构合作攻克新材料新技术难题,推出不断迭代的创新型产品挖掘出更多市场空间,打造高端化、差异化的产品体系与矩阵。而后疫情时代,受居民提升的卫生与自我保护意识、市场教育等因素影响,需求增量部分有望在未来数年来内沉淀为长期性增量。同时,食品安全、高精密制造行业对安全性和洁净度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些行业的崛起,也将使得一次性手套在这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纵观全球来看,随着一次性医疗手套的需求增加,全球一次性医疗手套价格在2021年第一季度到达了顶峰。其中,马来西亚是全球一次性手套的主要生产国和橡胶手套最大出口国。2022年至2023年,自2021年12月1日起,美国对中国进口医用手套征收7.5%的关税,非医用手套征收28%的关税,导致马来西亚一次性手套销量不断增长。然而,在疫情后期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中国厂商凭借生产成本、供应链优势对马来西亚头部企业生产经营水平造成冲击。同时中国厂商在技术水平、产品资质认证中具有显著优势,利于抢占未来更多的全球市场份额。

从全球需求量来看,一次性手套市场仍具有良好的成长性。新冠疫情的爆发带来一次性手套短期需求的激增。而后疫情时代,手套市场经历短期调整期,2022年全球一次性手套需求较2021年和2020年有所下滑,预计2023年左右将恢复正向增长。此外,国内手套市场和海外相比仍隐藏着较大的开拓空间。当前,国内人均手套消耗量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国内人均年度医用手套使用量仅为9只,而全球拥有最多人均手套使用量的荷兰已可达每人每年317只,是中国的约35倍,这反映了全球手套消费的不平等。随着强劲的经济发展、人口增长和对卫生重要性的认识日益增强,菲律宾、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发展中国家预计将在中短期内为日益增长的全球手套消费做出越来越大的贡献。

牟启迪指出,中国正处于一次性手套行业快速成长阶段,出口国际市场有利于带动区域以及全产业链的发展、符合国家“健康中国”的顶层设计、利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提高全球价值链位置。一方面,手套产业前景依旧可观。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的2022年,来自海外市场的需求仍然不减,丁腈手套出口量仍是疫情前的几倍。通过政策鼓励、技术迭代等方式,手套产业已成为区域型支撑产业,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国内丁腈手套出口价格与马来西亚手套售价相比存在较大优势。领先企业通过在国内外建立原材料供应地,打通产业链形成原材料稳定供应,通过完整的生产制造体系、丰富且物美价廉的产品体系,进一步强化国际竞争优势,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世界竞争格局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近三年全球卫生事件爆发,使得人们对一次性手套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伴随原材料价格上涨、产能缺乏,一次性手套平均售价一度急升。随着全球防疫进入常态化,一度紧俏的一次性手套供应逐步得到改善,开始出现供大于求的新局面,一次性手套平均售价创下历史新高后,逐步回归理性区间。牟启迪认为,手套市场因产能扩张和需求逐渐回归稳定状态,市场面临阶段性供大于需的局面,目前部分渠道销售价格已接近疫情前水平。而今年来原材料价格的相对稳定,也有利于全球手套企业生产成本的控制和盈利水平的持续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