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首届智能计算大会在京召开,引领智能化行业新时代
华为首届智能计算大会在京召开,引领智能化行业新时代
2018年12月21日,华为在北京召开了以“芯开始,让智能计算无所不及”为主题的首届华为智能计算大会暨中国智能计算业务战略发布会。作为华为第五个事业部“智能计算事业部”今日宣布成立。华为智能计算据将行业智能化转型需求,基于芯片、算法、架构等,围绕算力、工程、云边协同和一体化解决方案四个方面,面向行业构建全栈全场景智能解决方案,加速行业智能化进程,使能行业的智能化再造。
近年来,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代表的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信息经济繁荣程度也开始作为评判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因而国务院、发改委、工业和信息部等多个相关部门分别针对智能技术领域出台相关政策来促进智能技术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把加速智能技术产业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加速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而算力的供应稀缺,以及云端数据的互通互联难以实现等众多因素成为智能化进程中的挑战。
而华为智能计算致力于通过芯片能力来实现超越客户期望的算力,通过普适的工程能力来满足恶劣环境的部署要求,利用云边协同和无缝的网络覆盖实现数据的协同和互通;进而提供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来降低人工智能使用的门槛,全面构建AI生态,加速社会朝智能化迈进。
华为高性能计算(HPC)解决方案以华为服务器、存储和网络产品构建高性能、高可靠的计算平台,为各行业客户提供板级和柜级的高效能液冷方案和预制化 HPC 基础设施,实现不同计算规模需求的HPC集群方案。
华为SAP HANA一体机是基于内存运算的数据库一体机。在华为创新的软硬件平台中,搭载业界领先的SAP HANA内存数据库软件,为企业ERP、数据仓库等关键应用加速,助力企业迅速分析和获取关键数据,抢占业务决策先机。
微软和华为联合打造业界领先的混合云解决方案,加快用户上云的进程,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一站式云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和服务提供商方便快 捷地部署、运行和管理云应用,可为用户带来和公有云一致的体验。
华为Atlas智能计算平台基于华为昇腾系列AI处理器和业界主流异构计算部件,通过模块、板卡、小站、一体机等丰富的产品形态,打造面 向“端、边、云”的全场景AI基础设施方案,可广泛用于“平安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医疗、AI推理”等领域。
华为IT产品线总裁侯金龙表示:“我们正在进入智能世界,计算是其核心驱动力,随之对算力的需要也会更强,计算形态要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同时对统一架构的计算平台也提出了巨大挑战。正是面对这一新的形势、新的挑战,华为智能计算聚焦行业的智能化转型需求,基于芯片、算法、架构等创新,携手合作伙伴构建共赢的生态,助力行业客户领跑数字经济,为智能化转型夺得先机。”
在云计算行业方面,沙利文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云计算整体市场规模达673.6亿元,2013-2017年复合增长率达32.8%。未来五年,基于云计算市场的需求持续增加,云计算服务范围进一步扩大,沙利文预计,2018年-202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为26.7%。
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2013-2022预测
来源:fsTEAM软件采编,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华为智能计算业务部总裁邱隆表示,“原来由摩尔定律驱动的计算产业,面对爆发式的计算需求无以为继,人工智能给计算产业带来了四个重大挑战。华为智能计算将结合华为的四大能力,通过芯片和技术创新,来满足客户期望的算力;通过普适的工程能力来适应行业恶劣环境的部署要求;通过云边协同的架构和高带宽、低延迟、无缝的网络覆盖实现数据的协同和互通;通过一体化解决方案来降低人工智能使用的门槛,让AI更简单,像使用水电一样便利。最终实现数据中心的智能化,加速行业智能化进程,使能行业智能化再造。
据沙利文数据显示,得益于资本市场的积极入局,人工智能产业市场规模在近几年进入爆发式增长期。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从2013年的51.4亿元人民币增至2017年的1538.0亿元人民币, 2013年到2017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4.5%。未来五年内,受益于产业政策的加速实施,技术的不断突破,商业应用的大规模落地,中国人工智能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沙利文预计2018-2022的年复合增长率为45.6%。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2013-2022预测
来源:fsTEAM软件采编,沙利文数据中心编制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全球市场战略规划副总裁兼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指出,作为智能技术的发源地和试验田,互联网领域将首先感受智能技术带来的创新与变革。在网络信息技术中,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技术作为典型代表,彼此之间联系极为紧密,而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创新则是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物联网的发展有利于大数据的获取;云计算为大数据产业提供基础支撑;人工智能则融入在大数据分析体系中,而大数据可以为云计算提供新的商业价值。未来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间的结合深度将不断加深,融合创新将会不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