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高管:外资入局中国工业软件市场,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共赢之道
沙利文高管:外资入局中国工业软件市场,在竞争与合作中寻求共赢之道

随着工业4.0时代的推进,工业软件已成为推动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力量。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产业升级的步伐正在加速,工业软件的应用和发展成为不可忽视的推动力量。面对这一趋势,不仅有国际巨头如达索系统、西门子等纷纷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本土软件企业也在政策的支持下迅速崛起,力求在高端市场取得突破。哪些国外工业软件企业在华投资增长最为显著?它们的主要投资领域是什么?中国企业在使用国外工业软件时,主要面临的挑战和障碍有哪些?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贾庞接受《商学院》杂志采访,共同探讨共同探讨外国与本土工业软件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
《商学院》杂志
*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查看完整报道
Q: 哪些国外工业软件企业在华投资增长最为显著?它们的主要投资领域是什么?
目前国外的工业软件巨头企业,如法国的达索、德国的西门子、美国的PTC等,都看中中国在工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过程中的巨大发展机会,持续加大在华投资。其中,半导体、汽车、航空航天等国家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领域是重要的发展领域。
达索从2020年开启了布局整个中国的发展战略——喜马拉雅计划,通过行业垂直渗透和区域生态合作体系两方面加强在中国的业务渗透。预计喜马拉雅计划在2026年将达到10亿欧元。
2023年6月,西门子也宣布将投资1.4亿欧元扩建其在中国成都的数字化工厂,以服务中国市场的增长机会。此外,西门子还计划在深圳投资新建数字化研发创新中心,以加快运动控制系统数字化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
Q: 中国企业在使用国外工业软件时,主要面临的挑战和障碍有哪些?
中国企业在使用国外工业软件时,首先面临比较高的成本问题,国外工业软件通常价格昂贵,同时很多工业软件在其领域处于垄断的市场地位,在价格谈判方面,用户企业缺少议价能力。
其次,使用国外工业软件,中国企业可能面临一定的技术兼容性、本土化程度不足的问题。
再次,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方面,国外软件供应商可能无法提供及时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售后服务。对应的,用户企业也需要企业需要投入资源进行人才培养和技能提升。
最后,使用国外工业软件,也面临着一些政策、法规、数据安全和隐私方面的风险。在某些情况下,中国的政策和法规可能对使用国外软件有所限制,企业需要在合规框架内进行操作。使用国外软件可能会涉及到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问题,企业可能会担心数据泄露和不符合国内数据保护法规的风险。
Q: 外国工业软件与本土软件的竞争格局或趋势是怎样的?
整体上,外国工业软件通常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特别是在需要复杂计算和高精度模拟的领域,以及计算辅助设计(CAD),电子设计自动化(EDA), 生产过程执行管理(MES)等研发设计、生产控制类的工业软件。本土软件企业在企业资源计划(ERP),供应链管理(SCM)等经营管理类软件中逐步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本土软件企业正在高端的市场进行技术突破。
本土软件往往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成本效益更高的解决方案。
中国政府鼓励和支持本土工业软件产业的发展,以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并提高国内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政策倾向可能为本土软件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资源。
外国和本土工业软件企业之间存在合作与竞争的复杂关系,一些本土企业通过与外国企业合作来获取技术和市场资源。
Q: 对于中国工业软件市场而言,国外投资的增加将带来哪些影响?如何平衡国内外企业的竞争与合作?
外资企业往往拥有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投资可能会促进技术转移和创新,提升整体中国工业软件行业的技术水平。同时,市场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可能会推动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以及价格的合理化。而随着国外软件和服务的引入,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突出,需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和执行。
工业软件涉及国家发展的命脉,政府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鼓励国内外企业在公平的市场环境中竞争,同时鼓励合作与交流。
需要合理设置市场准入门槛,确保国内外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竞争,在税收、融资、市场监管等方面享有公平待遇,保护国内市场不被垄断。
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国内外企业的创新成果得到尊重和保护,激发创新活力。
需要合作平台建设:建立合作平台,促进国内外企业在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需要数据安全监管:加强对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的监管,确保国内外企业在提供服务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Q: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中国本土工业软件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面对中国本土工业软件企业的崛起,外国企业若想在中国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需要注意的关键点主要是什么?
想要扩大在中国市场的业务,外国企业需要执行更本地化的竞争策略。例如,理解和尊重中国的商业文化和用户习惯,提供本地化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建立本地研发团队,以更好地适应中国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与中国本土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通过合作进入市场,共享资源和渠道;
加强客户服务,提供优质的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持,满足中国客户的特殊需求。建立本地化的客户服务体系,提高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
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具有国际视野和本地经验的人才。为中国员工提供职业发展机会和培训,以提高团队的整体能力;
建立更灵活的商业模式,根据中国市场的特点,采取灵活的商业模式和定价策略。探索与中国本土企业合作的新模式,如联合开发、技术授权等。
当然,以上的策略需要建立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企业需要严格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包括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知识产权等方面。了解并遵守中国对外资企业的特殊规定和要求。
*本采访已刊登于《商学院》杂志,作者为王雅迪,原标题为:达索系统:“智”投中国三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