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丨沙利文高管:分拆上市有利于企业进行资源配置和资产重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证券日报丨沙利文高管:分拆上市有利于企业进行资源配置和资产重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11月16日,比亚迪终止分拆子公司比亚迪半导体上市一事引发市场关注。数据显示,自2019年发布境内分拆规定以来,截至11月17日,已有15家上市公司“A拆A”计划搁浅,主动终止子公司分拆上市事宜,主要原因包括上市公司业绩不达标、拓展新业务等。
与子公司独立IPO相比较,子公司分拆上市有何区别?有哪些优点?为何今年终止子公司分拆上市事宜的明显增多?如何看待部分公司表达了再度分拆上市意愿,且已有公司已在行动?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陆景接受《证券日报》采访,共同探讨子公司拆分上市的利弊。
证券日报
Q
与子公司独立IPO相比较,子公司分拆上市有何区别,有哪些优点?
与独立IPO相比,将旗下盈利和成长能力较强的子公司分拆上市,具有以下优点:
1、可以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提高现金流,既有助于缓解母公司的融资压力,也有利于母公司和子公司获得更合理的估值,实现资本结构和股权结构的优化;
2、子公司可以单独融资并借此实施股权激励以及持股计划,进行产业扩容,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自身专业化经营水平和公司整体竞争力。
Q
综合这两年内外形势变化,请您谈谈对终止原因的观点?为何今年终止的明显增多?
2022年,受疫情冲击导致的经济下行使得企业活力不足,子公司独立经营业绩不良和证监会对分拆上市监管力度的加强限制了企业分拆上市的进程。终止分拆上市大多是因为不符合分拆上市条件,如业绩下滑、母公司控制权转让、子公司净利润占比过高、独立运营时间不足等。
分拆上市具有较高的上市审核风险,为避免企业追逐分拆上市的潮流,证监会明确表示,将加强对分拆行为的全流程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忽悠式”分拆、虚假分拆、炒作分拆概念等市场乱象以及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行为。例如,分拆上市过程中存在内幕交易、利益输送等问题,母公司和分拆上市公司之间的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问题。
Q
如何看待部分公司表达了再度分拆上市意愿,且已有公司已在行动?
公布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多聚焦于新能源、计算机、半导体、生物医药、机械设备等新兴经济,主营业务具有较强的"科创属性"。这些领域行业往往需要大额资本投入以实现规模经济和技术迭代,通过分拆上市拓宽融资渠道是这些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
近年来,受经济下行的压力及证监会审核力度趋严的影响,部分公司终止了其分拆上市的进程。 而伴随A股市场多元化经营公司逐渐增多、市场交易和监管环境逐步成熟,在宏观经济逐步恢复向好势头及企业自身实力的进一步巩固的基础上,企业将重启分拆上市进行资源配置和资产重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本采访刊登于《证券日报》,记者邢萌,原文名为 《15家上市公司终止“A拆A”计划 部分公司有意择机重启》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完整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