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高管受邀出席第十八届RISE中国食品产业成长之星

沙利文高管受邀出席第十八届RISE中国食品产业成长之星

2024/11/6

沙利文高管受邀出席第十八届RISE中国食品产业成长之星

第十八届RISE中国食品产业成长之星


近日,“第十八届RISE中国食品产业成长之星”在深圳隆重召开!在上午的成长之星颁奖盛典上,企业代表们齐聚一堂,共同见证了年度成长之星的荣耀诞生;下午的“中国首届健康食品饮料大会暨成长之星增长家论坛”,与会者深入探讨了健康食品饮料的发展趋势,分享增长策略,共同绘制了食品产业的未来增长蓝图。

 

 期间,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张葛建做了题为《势不可挡:食品饮料消费的“新潮”与“大势”》的演讲,从行业角度出发,分享关于增长和新趋势的预判。

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张葛建

 

首先,张葛建表示,从宏观经济趋势来看,消费,尤其是食品饮料行业的消费,一直以来在整个中国经济增长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可以看到,随着人们逐渐从疫情的影响中走出,食品饮料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



此外,随着消费观念的演变,19801994年出生的Y世代、19952009年出生的Z世代,以及2010年以后出生的α世代,这些群体对食品、饮料及各种产品的消费有自己的主张和喜好,他们不论是人群数量上,还是收入占比上,都会成为未来食品饮料消费的中流砥柱。


尽管在大面积疫情管控影响下,2021年和2022年的经济有些下行,但随着疫情管控逐渐放开,以及国家扩大内需和促进消费的政策推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扬。对此,应对未来充满信心,相信未来会有非常多增长点,也非常欣喜地看到企业家们做了非常多创新和尝试。


他认为,可以把消费分为几种类型:有粮油食品、饮料、烟酒、日用品、中西药品等生活必需品;有家电音像器材、家具、建筑装潢材料、通讯器材、汽车等耐用型消费品;有化妆品、金银珠宝等享乐型消费品。其中,无论是疫情的影响下,还是宏观经济的下行压力中,食品饮料消费作为重要的生活必需消费品都表现得“波澜不惊”,这是作为食品饮料人感到非常自豪和荣幸的一点。

接下来,张葛建为大家分享了食品饮料行业的八大趋势。


一是消费理性回归 ,消费目的性更加清晰。现在消费者从野性消费,越来越趋于理性,同时也对产品的质量、质价比愈发关注,会场中所展示的很多品牌的产品,也在质价比上做得非常优秀。

此外,零食很忙、赵一鸣等折扣零售也在中国做得风生水起,它们通过精简商品和场地的策略,以低价惠及消费者,这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市场,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

 

二是健康与安全是食饮消费的第一诉求, 以饮料品类为例,无糖茶饮料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市场培育后,市场规模逐步扩大,其中东方树叶不断崛起,让茶、果子熟了等品牌也在市场中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此外,功能饮料、能量饮料、运动饮料、营养素饮料等具有功能性附加价值的食品和饮料也正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三是国货“潮品”彰显文化认同 ,引领食饮消费新风尚。在新消费前十热门融资赛道中,国潮食品零售成为关注和“吸金”的焦点。

 

四是冷链技术发展与资源建设助力中国食饮行业领“鲜”一步 ,冷链物流市场的发展带动食饮行业部分赛道的销售半径和覆盖范围扩大,新希望等企业也布局了自己的冷链物流业务。2023年,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市场规模已经达到5170亿,预计2028年将突破7500亿。未来,冷链物流也将成为企业发展的重点。



五是数智化和技术创新成为食饮市场发展的新动能 ,他表示,沙利文服务了很多AI企业,包括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它们都在不断拥抱新的AI智能的发展。在食品饮料行业,企业借助ARAI等新技术,不仅创造了新的信息获取路径和消费场景,同时也带来了新的产品需求和营销平台。



六是新媒体成为品牌触达消费者的新途径 ,比如食品企业借助内容电商平台,通过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触达消费者,创造新消费场景,吸引新玩家,实现品牌扩展和品类教育,推动食饮市场供需协同发展。



七是产品创新迭代加速 ,层出不穷的新品类大单品重塑格局 ,虽然当前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但企业产品创新的能力也在不断增长,市场领导者通过重新定义客户需求并加速产品创新,打破既定市场竞争规则,重塑市场竞争格局。在饮料新品前100SKU集团占比中,可口可乐、统一、元气森林、康师傅、三得利位居前列。

 

八是中国“味”走向世界“胃” ,食饮出海成发展必由之路 ,东南亚成为现制茶饮和预包装饮料出海的首选地之一,同时东南亚也拥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是很多企业家希望重点发展的市场和地区。

推荐阅读

近期餐饮零售、食品饮料领域市场地位研究案例(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食品饮料领域行业顾问案例(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以上顺序不分先后,按上市时间倒序排列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