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高管受邀分享2021国内外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总结及未来展望
沙利文高管受邀分享2021国内外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总结及未来展望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黄金十年新起点。在新冠疫情持续肆虐两年之下,医药健康行业已成为全球竞逐的产业新高地。从全球来看,2021年医疗健康行业IPO数量仅次于科技行业。在国内来看,2021年成功登陆A股科创板的医药企业共38家,远超2020年的28家,2019年的16家。而在港交所,2021年共有20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成功IPO,已递交IPO申请的医疗健康行业企业超过20家,9成以上是来自内地的企业。
聚焦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分析的要点和难点,2022年1月20日,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先生受谈思生物邀请,在TBio谈思生物医疗直播课上为大家分享了2021国内外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总结及未来展望。
直播中,毛化首先对2021年全球及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状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指出,2021年全球股权融资规模稳步增加,中国近两年持续排名第二。在医疗健康领域,2020-2021年间,上市企业数量在全球主要板块均呈增加态势,其中A股备受青睐。随着A股注册制的全面推行和市场政策的改革,未来A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将有更大的吸引力,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医药企业选择在A股进行融资。而在中国A股市场,医疗健康行业IPO融资规模、IPO企业数量在所有行业中分列第三、第五位。
毛化表示,在上市过程中的审核上,医疗健康企业在不同板块流程和时限不同,A股科创板和创业板平均审核天数分别为300天及374天,远高于港股的128天和美股的31天,且审核阶段结束后,A股也需要通过发审委/上市委会议,流程更复杂;在上市的估值水平上,A股医疗健康企业,尤其是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高于美股和港股。从下半年上市当日股价情况来看,港股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首日破发率高,占到整个首日破发企业的82%,A股则受政策影响,首日破发降低;从上市后的日均成交量上来看,2021年A股医疗健康行业,无论是整体板块还是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的交易活跃程度均远超过港股。
根据沙利文调查显示,在中国以及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一级市场的表现也同样亮眼,新冠疫情大幅度推动了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2021年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共1273起,涉及金额共计3,699.1亿元,较2020年增长31.7%。“总体来看,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融资热度仍保持高速增长,投融资金额持续走高,增速乐观。预计2022年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毛化进一步补充道,“此外,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对于下游的制药企业的投融资占据主导,其中小分子及抗体类药物在中国生物医药一级投融资市场中仍占主要比例,创新生物技术领域投融资增长明显。”
毛化还给大家分享了2021中国医药投融资之最——艾博生物和百济神州的上市案例。2021年8月,艾博生物完成7亿美元C轮融资,创中国药企一级市场融资新纪录。2021年12月15日,百济神州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募资金额222亿元人民币,创中国药企IPO募资新纪录。
随后,毛化带领观众进行了2021年生物医药市场的重点回顾。与2020年相比,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十大畅销药榜单整体变动不大,但受新冠疫情影响,辉瑞新冠mRNA疫苗入榜并位居榜首,超越雄踞榜首多年的Humira。整个2021年,生物科技公司融资活跃,直接促进了研发投入,国内生物医药公司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助力创新。实现首家在纳斯达克、港股和A股上市的明星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凭借三地上市带来的充裕的资金支持,荣膺研发创新投入榜首的位置。同时, 一、二级市场成功的融资活动极大地反哺了公司的研发布局,一方面有了充足的资金引进管线;另一方面更加充裕的资金亦加强了in-house的研发,自有研发开花结果,license-out品种交易总额迈进了20亿美元俱乐部。
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共批准83款新药,数量创2016年来新高,以肿瘤药和感染性疾病药为主。其中国产新药51款,进口新药32款;从药物类型上看,包括38款化药、33款生物药、12款中药,中药批准数激增。
202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共批准50款新药(不包括细胞疗法和疫苗),包括36个新分子实体和14个新生物制品,新药仍以肿瘤药居多,占比30%。共有34个新药是以“优先审评”的方式获得FDA批准上市,其中包括27个新分子实体和7个新生物制品。有26个品种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占所有获批新药的52%。
最后,毛化总结道,新冠疫情将生物医药投融资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热度,热钱涌入,不可避免的带来研发拥挤和同质化竞争。而热钱带来的一波同质化创新已逐渐显现市场颓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实质创新才能成为投融资的新赛道。
“当然,我们都能看到,国家政策正在引导中国药企创新,政策红利下国产创新药的层次在不断提升,创新药研发水平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新冠疫苗的研发也在推动行业技术快速发展,相信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将愈发融入全球的创新脉搏中。”毛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