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发布《2022年中国南方米行业研究》,解析中国南方米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沙利文发布《2022年中国南方米行业研究》,解析中国南方米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2022/8/22

沙利文发布《2022年中国南方米行业研究》,解析中国南方米行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国作为水稻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已拥有1.4万多年的水稻种植历史。自新中国成立,中国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跨越,大米产业也因此得到较大的发展。中国长江以南地区盛产籼米,又称南方米。南方米口感松散软滑,过去5年,中国南方米市场呈现良好发展。随着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对大米口粮消费的刚性需求及下游食品加工业发展将进一步带动南方米的需求量。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基于一手访谈调研和二手案头研究的方式,发布了《2022中国南方米行业研究》。


 本报告独家发布于头豹科技创新

据行业研究分析结果显示,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国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南方米市场的竞争已不再是供应层面的竞争,而是逐渐向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高端化需求的方向靠拢。高端南方米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认可,且随着中国南方米行业规模化和品牌化加速,具有品牌价值的南方米加工企业将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

中国南方米定义及市场规模

大米按照原料稻谷类型划分,可以分为籼米、粳米、糯米三类。其中,籼米及粳米为国内主要的大米品种。籼米的主要产地在长江以南地区,因此籼米又称南方米。籼米由籼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米粒一般呈长椭圆或细长形。根据籼稻的收获季节,又可分为早籼米和晚籼米两种。粳米的主要产地在东北,因此粳米又称北方米。粳米由粳型非糯性稻谷制成,米粒一般呈椭圆形。


中国是人口大国,是大米生产及消费大国。过去五年间,随着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中国稻谷单产量持续增长,稻谷总产量基本保持稳定。中国稻谷产量由2017年的21,267.6万吨上涨至2021年的21,284.3万吨。过去5年,中国南方米(籼米)市场呈现良好发展,南方米销量由2017年的7,656.3万吨上涨至2021年的7,852.8万吨。未来,随着消费者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对大米口粮消费的刚性需求及下游食品加工业发展,将进一步带动南方米(籼米)的需求量。未来五年,中国南方米(籼米)产量将保持0.8%的年复合增长率。

 

中国南方米行业产业链分析

中国大米行业发展较早,现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结构。中国南方米行业的产业链涵盖了上游稻谷种植、中游大米加工以及下游大米的消费。中游的大米加工是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环节,上下游运行情况对中游大米加工企业的发展、盈利及经营方式具有较大影响。


·           上游分析  

 南方米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供应商,主要利用种子、农机、农药及化肥等农用品进行播种、耕种、施肥、收割等环节,为中游南方米加工商提供稻谷原料。

 南方米的原材料主要为籼稻。籼型稻谷产区主要集中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的区域,水稻面积占全国的95%左右。按地区差异,又可分为三个区:华南双季籼稻区、长江流域单双季稻区和云贵高原水稻区。

·         中游分析

 南方米行业产业链中游主要为大米加工商,通过清理、砻谷、碾米等工序对稻谷进行加工,以最小的破碎程度将胚乳与其他部分分离。

 中国大米加工市场开放较晚但发展迅速,早期主要由国有企业为主。随着中国大米加工行业的开放及成熟,行业开始向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大中型加工企业依靠资金优势通过对业内小型加工厂的兼并整合,形成自己的品牌,扩大产业链,以集约化生产降低经营成本,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逐步走向良性的发展轨道。近几年来,头部大米加工企业积极实施名牌工程,通过培育和宣传品牌,增强企业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推动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提高。

 

·         下游分析

 中国南方米产业链下游包括销售渠道及消费领域。其中,销售渠道包括线下销售渠道及线上销售渠道。线下销售渠道主要包括KA大型商超、农贸市场、经销商等。受限于大包装南方米在运输上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当前中国南方米产品在销售上主要依赖线下渠道,线上渠道占比不到5%

 近年来,随着电商模式的不断发展和壮大,线上销售渠道逐步成为南方米行业重要的销售渠道。当前中国南方米行业线上渠道主要采用品牌直销方式,在天猫、京东等综合电商平台设立品牌直营店。与线下渠道相比,线上渠道主要销售小尺寸包产品。2019年起,随着社区团购、生鲜电商等互联网电商模式的兴起,企业通过第三方运营商的自建仓储方式,有效提高了大米的线下运输效率,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南方米的线上销售占比。

 

中国南方米行业驱动因素分析

 基于沙利文对中国南方米市场持续的市场追踪以及深入研究发现,以下三大类因素将持续驱动中国南方米行业发展:

 1)技术升级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在南方米加工工艺方面,传统南方米加工需经过多次碾米、抛光等精加工工序后,存在过度加工问题,加工后营养损失较大。近年来随着碾米技术、稻谷育种、真空包装等技术的不断突破及升级,南方米在保持原有口感、色泽等条件下,极大保留了大米营养价值。在加工方面,部分企业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以订单情况来进行稻米的现碾现发;还有生产工厂通过低温储藏以及大米分级加工工艺等,进一步提升大米的品质。

在育种方面,随着中国育种技术的不断升级及水稻新品种的加速推广,中国南方米原稻在产量、品质、抗性等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包装方面,部分头部企业开始利用真空包装机,推出小包装的真空包装大米,生鲜平台则通过定量灌装机打造小份量的瓶装、罐装免洗米。总的来看,两者在维持大米原有的风味、口感、色泽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免洗米一类产品还为时下年轻一代的消费群体带来了充分的便捷。

 2)政策利好,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中国政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重点扶持大米行业快速发展,中国南方米行业发展方向从注重数量向提升质量转变。例如在大米加工领域,中国出台的《粮食加工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至2020年,在稻谷主产区和大米主销区及重要物流节点,重组和建设一批年处理稻谷20万吨以上的大型龙头企业和若干个年处理稻谷100万吨的大型企业集团,建设完善的大米加工全产业链。政策的支持推进了中国南方米加工企业向规模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3)企业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

过去5年来,随着中国南方米市场的消费升级,南方米行业新品种、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促使南方米加工企业通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持续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也直接推动了头部南方米企业对优质大米生产涉及的设备、工艺、厂房的升级改造,以及对中小型南方米加工企业市场整合。

大中型的大米加工企业工艺流程灵活性强,可以用于不同原料品种的加工。大型南方米企业多采用的是双生产线或者是多生产线的生产模式,可以同时完成不同质量、不同等级大米的加工。而中小企业则不具备分级加工能力,主要是单线生产。另外,大型南方米企业通过行业整合实现规模化的生产体系,不断扩张产能。

中国南方米价格趋势分析

2016年至2021年,中国小包装大米的零售价由3.26/斤增长至3.34/斤,中国籼米集贸市场价格由2.45/斤增长至2.61/斤。由于国家管控的及行业本身利润率不高等的因素,大米售价增长幅度有限。近年来大米价格维持小幅度增长的趋势,籼米的价格相较于大米整体,增幅略快。

中国南方米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  生产端

 稻谷种植及南方米生产加工将走向数字化发展。种植及加工业的数字化发展,将降低劳动力需求,提高生产力和效率,从而提升经济效益。   未来,南方米的数字化种植和生产将是重要趋势。

 从地域分布来看,我国大米加工企业主要聚集在稻谷主产区。1998年之前,大米加工业以国有企业为绝对主导,随着粮食改革的深化,民营企业开始大量进入大米加工业,市场竞争逐渐多元化。一些中小企业深耕当地市场,以较低的价格沉淀了一批忠实消费者,并逐步扩大规模,树立自身品牌。  未来,大米行业将持续向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 

  • 消费端

 一方面,由于疫情涌现了一大批线上社区团购的需求,南方米品牌开始向线上自营店发力,配合一系列线上平台的活动吸引了一批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  ,因此线上销售渠道占比将逐渐扩大。 

 另一方面,高端米由于其售价高,通常以小包装的规格出现,对于独居人群或小家庭来说,小包装米更符合其消费需求。相比5kg10kg的规格,小包装米分量小,不易浪费。因此,在中国独居和小家庭人群越来越多的情况下,  高端小包装米或更受青睐。 

基于中国高端南方米主要品牌销售的比较研究结果,沙利文做出确认:太粮品牌在中国高端南方米市场全国销量领先。销量成绩表明,太粮品牌产品受到中国消费者认可。  819日,由中国粮食协会指导,中国粮食协会大米分会、广东省粮食协会主办,太粮集团承办,以“中国籼米,福泽世界”为主题的“2022中国籼米产业论坛”于在中国广州隆重举行。活动上,沙利文主管合伙人兼常务副总裁王晨晖先生为太粮集团颁发“全国销量领先”证书。




 沙利文主管合伙人兼常务副总裁王晨晖先生为太粮集团颁发证书

 

本文推荐阅读

本报告独家发布于头豹科技创新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