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高管受邀出席横琴世界湾区论坛生物医药论坛暨2022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

沙利文高管受邀出席横琴世界湾区论坛生物医药论坛暨2022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

2022/12/7

沙利文高管受邀出席横琴世界湾区论坛生物医药论坛暨2022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

2022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

1130日,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正式召开,论坛由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广东省人民政府、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指导,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外贸发展局、广东省商务厅主办,金沙中国有限公司、南光国际会议展览有限公司承办。

作为上述论坛主题分论坛之一,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和21世纪新健康研究院主办的“  首届横琴世界湾区论坛生物医药论坛暨2022中国大健康产业峰会”隆重举行。   大会围绕“创新高质量发展 加速医药国际化”主题,深度聚焦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大变局、湾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创新药企生存与发展、“健康湾区”建设等议题交流研讨,共探未来。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受邀出席活动,并就生物医药创新企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和策略发表演讲。 


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 毛化



毛化首先向大家介绍了2021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医药企业在全球的上市情况。据其介绍,中国医疗企业上市的数量一直处于高位,可见企业上市融资的需求一直没有变化。从上市地点来看,2022年之前,因18a市场的快速发展,港股一直是中国医疗企业上市的首选地,2022年,受港股估值回调和交易量低迷的影响,国内医疗企业上市以A股居多。此外,今年还有部分市值超200亿人民币的企业启动了GDR上市,开辟了一条新的上市路径。

随后,毛化分别从Biotech的核心挑战及Biopharma进阶之路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毛化指出,中国Biotech在发展成为Biopharma4个阶段中,主要会面临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激烈和人才流失严重3大挑战。




数据显示,2015年至2021年,中国医药市场投融资金额从371亿元上涨至2,691亿元,增长超7倍,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39.1%  “资本市场的热情高涨使得目前中国创新药数量井喷,但中国基础医学研究能力薄弱导致基础研发能力依然不足。”  毛化进一步解释道,以文献数量为例,中国的文献数量从2015年约4千篇左右逐年上升至2021年约9千篇,但跟美国仍有近6倍的差距。


 基于上述原因,中国Biotech企业更倾向于选择较为成熟的靶点,这导致选择的靶点集中度高,药物研发路线同质化严重,且数量众多,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于2021年发布的一则新政有望终结这一现状。



CDE新政强调抗肿瘤药物研发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应尽量为受试者提供临床实践中最佳治疗方式/药物,新药研发应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治疗选择为最高目标。  CDE新政提高了创新药上市门槛,对本土Biotech企业的研发实力提出了更多挑战。


 毛化表示,中国患者的支付能力受限和医保谈判降价压力影响了企业持续性的盈利能力。

中国医疗支出从20196.5万亿元人民币上涨至2021年的7.6万亿元,同期美国约为中国的3.5倍。中国患者的支付能力相较美国患者差距较大,使得中国医药企业在本土定价相对保守。另一方面,中国医保控费力度大,如泽布替尼中标价降幅为70.2%,氟马替尼中标价降幅为63.1%,这迫使医药企业只能以降价换销量。在此情况下,多元化和创新的支付模式,以及打造管线梯队将有助于改善这一状况。


Biotech公司渴望招募专业的高管人才,但如何快速适应企业文化、发挥人才优势并且留住人才,则是另一个关键命题。根据沙利文研究显示,2019年开始,中国医药行业高管离职频繁,当年即有552名,20202022三年间,平均每年离职高管人数约300人。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外加资本大量注入使得薪酬不断堆高,共同导致该行业中高端人才平均跳槽周期从2019年的4.10年下降至2022年的3.42年。



毛化指出,由于Biotech公司能够走到上市阶段的产品管线本来就不多,一个产品相对完整的商业化生命周期最起码需要5年,因此频繁的高管离职对于产品长期的商业化会造成很大的打击。因此,企业需要招聘到认可企业、产品定位,认同企业文化价值的高管,并做好团队搭建和股权激励等相关工作。


如何成为Biopharma?毛化将创新药商业化之路归纳概括为“引进来”“抢布局”“走出去”,而企业的商业化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能否成为Biopharma



License in靶点集中,产品同质化严重,过去3年内,License in聚焦抗肿瘤等疾病领域,靶点多见于CD47LAG-3JAKFGFRsc-Met等。近年来,药企逐渐认识到产品同质化的风险,开始布局License in新靶点,并通过技术授权加强其自身竞争优势。  “License in已经从「抢进来」转为「挑进来」,面对多种挑战,药企更关注能与公司自身技术实力相结合的产品,以期望打造具有长期壁垒的管线布局。”毛化说道。



目前,中国创新药企业正积极通过自主研发抢占前沿领域。数据显示,中国Biotech自研的管线数量几乎是引进的管线数量的三倍,且多个CAR-T靶点研究处于世界前沿。


毛化表示,创新药在药品商业化的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问题,比如前述提及的医保国谈及激烈竞争等,因此创新药企业在药品上市前就需要准备好全生命周期的商业化策略。



随着国内创新药生态环境逐渐构建成熟,生物科技企业不断通过License-out交易把国内技术带出去,利用与跨国企业的合作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竞争。近四年来,中国license-out的交易数量已达300余次,可见国内研发实力得到显著提升。License out模式对中国Biotech有降低研发风险、拓宽销售足迹、优化现金流3个方面的优势:1)合作双方分摊研发费用,研发能力取长补短;2)受让方负责海外市场的准入和销售,助力本土药企打破国内销售天花板;3)出让方通过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获得现金补充,提高公司运营现金流。


最后,毛化向在座嘉宾介绍了沙利文医疗团队的咨询业务。沙利文生命科学咨询客户布局广泛,包含了小分子靶向药、基因治疗&细胞治疗、抗体药物等领域,近年来沙利文助力了大量生物科技公司登陆港股18A和科创板。同时,基于对中国生物科技产业的持续研究,沙利文近期发布多本产业发展蓝皮书,为相关市场关注者提供重要的参考视角。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