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丨沙利文:中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南方周末丨沙利文:中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起步较晚,未来增长空间巨大

一直以来,不乏有消费者反映宠物看病贵,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为何会出现消费者觉得收费高但企业不盈利的情况?国产宠物药品现状如何?宠物医院进口药品使用多吗?当前我国宠物医疗人才状况如何?与其他兽医相比水平如何?宠物医疗保险作用如何?宠物医保对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宠物医疗行业分为哪些阶段?制约行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看待宠物医疗行业的前景?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消费行业咨询分析师曹思婕接受《南方周末》采访,共同探讨宠物医疗市场发展现状。
南方周末
Q
目前陆续有宠物医疗企业寻求上市,新瑞鹏招股书显示,其营收连年增长,但净利润却连年亏损,而且一直以来,不乏有消费者反映宠物看病贵,如何看待这种现象?为何会出现消费者觉得收费高但企业不盈利的情况?
对于一个正规的宠物医院,前期的投入成本是很高,除了场地租金、装修成本,医疗器械等的购置费用都比较高,一个小型社区医院的初始投入都会要上百万。同时,人力成本也是医院运营的重要成本,一家社区医院,除了配备医生,通常还需要相应的助理、美容师、前台等。 与此同时,对于目前的宠物医疗服务,在一些产品上对海外产品的依赖度还比较高,例如在常用的疫苗、药品和保健品这些上,主要也依赖海外品牌。
这些原因都导致了目前宠物医院的利润并没有想象中的高,但也跟行业目前处于早期阶段,医疗器械和产品本土化率低等有关系。宠物医疗是一个长坡厚雪的赛道,从国外的发展历程来看,相信未来利润水平会逐渐回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Q
医疗器械前期投入与资金回笼阶段的时间比例/成本为多少?这是否也影响了单次检查的费用?
通常根据宠物医院的规模大小,可以分为150平方米左右的社区型医院、200平方米以上的专科医院和一、二线城市才有的中心医院。
以社区店为例,医疗器械等固定设备至少100万元,其中给宠物拍摄X光的DR机器一台就要15万~20万元,一台彩超机接近30万元;药物、食品、宠物用品等成本20万~30万元。社区医院的回本周期可能接近是2~3年,大型宠物医院则需要8~10年回本,但设备3年左右就会老化,如果继续经营,还需要不断投入资金。
有一定规模的医院,设备也多,所有设备都有折旧成本,这些成本都会折算为客户的“账单”。由于国内宠物医疗行业起步较晚,大部分宠物专用设备和药品都需要依靠采购进口品牌,所以成本颇高。
Q
国产宠物药品现状如何?宠物医院进口药品使用多吗?进口宠物药品的价格区间是多少?国内宠物药品研发情况如何?
在宠物药品和疫苗领域,国产宠物药品还未出现龙头企业,我国的宠物药品及疫苗行业还处于刚起步阶段。过去宠物市场规模较小,利润空间不足以支撑药企研发,且新药研发是一个高投入、长时间的过程,所以现阶段我国宠物药和疫苗还是以进口国外品牌为主。
短期内,依靠政策推动人药及兽药转宠物用,更多国产宠物药能上市;长期来看,宠物医院+宠物药企的合作将会加速国产宠物药市场发展。
Q
人才一直是制约宠物医疗发展的因素,当前我国宠物医疗人才状况如何?与其他兽医相比水平如何?为什么说现在宠物医生人才多,但是高端人才少?
整体上宠物医疗的人才并不特别短缺,但是缺乏高端的人才和专家,这跟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时间比较短有很大关系,消费者对于宠物医疗的接受程度也还在培养过程中。
跟普通人看病类似,在医疗领域,资深专家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远远高于普通医生,但是如何培养高端人才和专家一直也是行业的难题之一。高端人才往往需要很长的从业经验和大量的诊断经验,但是消费者却经常不愿意相信年轻的医生,这就使得人才培养更加困难,头部的医疗集团在这方面就比较有优势,可以通过打造内部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组织学习和培训,通过整合内部资源来培养高端人才。
Q
宠物医疗保险也在兴起,其作用如何?宠物医保对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近年来,不少商业保险公司都在涉足宠物保险领域。产品种类大概分为两种:一种是宠物医疗险,另一种则是宠物意外伤害险。这主要是因为宠物保险的需求真实存在,保险能够在宠物生病的时候减少宠物主的负担。
一方面随着养宠群体不断扩大,高额的宠物医疗费用给不少宠物主增加经济压力。通过保险来减轻医疗负担,成为养宠人的必然需求。占据养宠主约65%的90后、95后,也正是对保险接受度较高,需要通过保险分散风险、减轻经济负担的主要受众。
另一方面,目前宠物保险在国内的渗透率较低,相比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宠物医疗保险仍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不过宠物保险在中国的发展仍然处于初期阶段,商业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要走向标准化、科学化、规划化的道路,需要行业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动产业良性发展。
Q
这些年的宠物医疗发展,您认为可以分为哪些阶段?制约这个行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如何看待宠物医疗行业的前景?
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发展起步较晚,1985年到1999年行业才进入探索期,这一时期的国内宠物消费整体市场规模较小,只有部分大型动物医院开设了小动物门诊部;进入21世纪,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开始孕育启动,国内宠物数量快速增长,小范围的行业标准开始逐步建立;2011年到2019年我国宠物医疗行业开始快速发展,尤其在2017-2018年行业,我国宠物医疗行业投资并购达到相当的高峰,目前头部公司新瑞鹏集团的宠物医院数量已经超过1,800家;2020年以来,跟所有消费行业一样,行业受到了疫情的较大影响,但是同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中国宠物市场不管从人均的养宠数量和宠物花费上,同欧美国家都还有较大的差距,未来依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头部连锁企业。
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了深度宠物医疗人才培养较难、客户的需求挖掘较浅和供应链效率较低等,这些也是头部企业进行重点投入的领域。此外,很多细分领域比如高端宠物食品、宠物保险、旅游、殡葬等,都有很多的投资和发展机会。
*本采访刊登于《南方周末》,记者为宋炳晨 ,原文标题为 《 看病比人贵,为何有的宠物医院却赚钱难? 》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即可阅读完整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