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丨沙利文:直播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直播内容及专业度将会提出更高要求
每日经济新闻丨沙利文:直播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直播内容及专业度将会提出更高要求

第5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其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占网民整体的68.1%。 变化正悄然发生。从“健身狂魔”刘畊宏火遍全网的健身操直播,一天涨粉近千万;到凭借董宇辉等主播“知识带货”光环走红的东方甄选;再到元宇宙、数字人加持下虚拟直播的兴起。 在直播间看戏剧、看演出、学知识、买房子、找工作,正成为年轻人的消费“新玩法”。
如何看待过去一年直播生态整体的发展?直播内容有发生哪些新变化吗?“直播+”模式下直播生态越来越丰富,是否意味着直播新业态的出现?相比以往直播出圈更多是电商达人,董宇辉、刘畊宏更加出圈,这是否意味着直播更加职业化?如何看待虚拟直播这一新形式?未来将对直播内容生态、品牌营销带来哪些新变化和影响?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章晓菁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共同探讨直播消费的新变化。
每日经济新闻
Q
如何看待过去一年直播生态整体的发展?直播内容有发生哪些新变化吗?
2022年对互联网行业来说是艰难的一年。一度声势浩大的“元宇宙”概念持续“退烧”,脸书母公司Meta CEO马克·扎克伯格曾多次表示将“All in元宇宙”,却在2022年陷入大幅裁员风波;数字藏品在国内红极一时,又也很快坠入炒作风波……回望过去一年,被降本增效阴霾笼罩的互联网行业几近乏善可陈,但直播行业除外。而整个直播行业中,又数直播电商的发力最为强劲,2022年可谓直播电商发展的元年。
从用户端看,截至2022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为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4.4%。其中,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16亿,较2021年12月增长1290万,占网民整体的68.1%;我国电商直播用户规模达4.69亿,约占我国网民总数的44.6%。虽然直播用户规模增速很快,但依旧也还有潜力可以挖掘。从企业端看,国内已拥有直播相关企业78.9万家,仅2022年上半年,新增注册直播相关企业18.1万家,同比增速达195%。从市场规模看,预计2022年直播电商GMV约3.5万亿元,年增长率将达到53%。
就直播形式而言,主要可分为传统表演、游戏直播、互动直播、虚拟直播等,形式多元。就直播内容而言,直播生态更可谓丰富多彩,根据快手发布的《2022快手直播生态报告》,直播内容有了很大的探索和延伸,从传承非遗到助农普惠,从科普教学到日常生活展示,小小的直播间承载着主播的独特性和直播生态的多样性,也进一步加深了用户对于直播内容生态的认知与认同。
Q
当下,“直播+”模式下直播生态越来越丰富,不再局限于电商,例如,直播+知识、直播+非遗等内容增加,是否意味着直播新业态的出现?还有哪些新趋势?
实际上,纵观整个直播行业,直播内容的升级早已有迹可循——在传统表演直播之外,传统文化直播、明星开播、线上演唱会等内容逐渐增多,多元优质内容蓬勃发展。比如,抖音直播和中央民族乐团合作,结合《国乐大会》活动的影响下,吸引了超百位艺术家常态开播,助力乐器直播内容发展。又如,在直播电商方面,“东方甄选”宛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以潺潺道来的直播方式,一边带货,一边讲解知识。“东方甄选”的带货方式,让消费者们感到新奇,整个行业为之一震,原来直播带货还能这样玩。
大家已经明显感受到,整个直播行业更加规范、生态更加健康、健全,主播的特色也更多、更丰富,行业对优质内容的要求更高。在这样的趋势下,直播行业实际上对内容和专业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直播的两极分化将会加剧。
首先,是会有越来越多的业态布局直播生态,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将涌入直播行业。不论是草根,还是国内外明星,甚至是一些专业机构,如学院、乐团、媒体等,都有机会加入直播行业。
其次,随着入局者越来越多,势必会有优秀的直播和优秀的产品不断涌现,在这个过程中,强者愈强,差者淘汰。 平台主播的专业化程度也会不断提升,为用户提供更多优质的直播内容
最后,整个行业的竞争会日益激烈。但平台对于优质内容的大力扶持、对于优质主播的持续挖掘、注重公会运营能力的提升,也让优质内容有更多生长的土壤,让优质主播有更大的上升空间,也让运营能力更强、坚持投入和精细化运营的公会有更多机会突围。
Q
2022年,新东方董宇辉、刘畊宏爆火,引发巨大关注,相比以往直播出圈更多是电商达人,董宇辉、刘畊宏更加出圈,这是不是意味着直播更加职业化?如何看待这一变化?
主播这个职业从初创到发展,都离不开职业化、专业化的过程。2012年之后,由于智能手机不断普及,国内外的直播平台也开始井喷式爆发,这个时候,直播行业已经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主播们仅靠自己的才艺或在特定领域的特定特长,从长期看,是完全满足不了观众的需求的。不仅是普通的主播,某一时期内的现象级人物也不能免俗。
董宇辉、刘耕宏的出圈,代表着直播形式、直播内容进一步地迭代,直播生态变得更丰富多元。但如今的直播行业,虽蓬勃发展,但要在直播行业内长远发展,仍需主播们对直播有一个成体系的认识。直播行业本身就伴随着职业化的发展。主播既要有自身的特点、特色,击中观众痛点,又要懂得直播中的“术”,抓住传播规律,让自己好的作品有机会得到充分的曝光和展示。直播内容虽是由主播自上而下地传递,但是否能被观众接住、形成自身和观众“共生”的关系,让大家共同受益,也是直播行业中的重中之重。这仅靠一个素人,一个草根,是很难实现的。
总而言之,做直播需要专业,也需要职业素养,和对观众的尊重和敬畏。当主播及其团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后,其在行业中的根基才更稳,整个行业的根基也才更稳。
Q
元宇宙、虚拟技术火爆之下,虚拟直播让线上消费场景焕发新机,成为品牌营销新利器,如何看待虚拟直播这一新形式?未来将对直播内容生态、品牌营销带来哪些新变化和影响?
从Web2.0到Web3.0,从互联网到元宇宙,随着数字化的行进,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的连接越来越成为一种显性的存在,这也无疑给数字虚拟产业的发展预设了广阔的未来。
当下,虚拟直播涉及的行业面相对较广。首先是电商行业,对于整个直播电商来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开始不满足于真人主播,毕竟只要是“人”,他就会疲惫,会有情绪,会有身体不适,也会有工作状态不佳的时刻,但如果是个虚拟的形象,虚拟主播就不会存在工作时长的限制及发挥的波动。
除了最为常见的电商外,虚拟偶像IP化后进入商业代言领域也是最为常规的一种路径。以“柳夜熙”为例,虽然当下“柳夜熙”仍以视频输出为主,但从其火爆程度看,以一个相对成熟的“柳夜熙”IP形象进入直播,提升其IP商业价值,仍是可期盼的。
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数字虚拟在现实世界的延伸,也意味着原有现实秩序的坍塌与重建。就数字虚拟直播而言,虚拟偶像、虚拟主播的爆热意味着行业存有的巨大发展潜能,但与此同时,由虚拟直播行业发展衍生的IP存续、虚拟偶像“中之人”与虚拟人之间的关系处理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观察与审慎对待。
而在直播电商中,主播所扮演的角色可谓是举足轻重,其职责不仅仅是带货、宣传产品、解答直播间疑惑等等一系列模板化的任务,更多的是需要串起传统电商中“人、货、场”的关系链。虽然虚拟直播在直播电商场景中是大势所趋,但就当下而言,虚拟主播的背后也往往是一整个团队,分工涉及设计,技术、内容和运营等各方面,其完备程度并不亚于打造一个真人主播。
Q
目前的直播还存在哪些潜在的问题?
就消费者的角度而言,消费者最为关心的是直播产业背后是否有清晰有利的机制,以及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诸如去年,欧莱雅集团声称在李佳琪直播间提供中国全网最低价的产品,但消费者发现,这实际上是虚假宣传,引发了消费者的不满。用户及消费者的维权机制,会是直播生态中重要的一环,有待进一步规范和加强。
对直播平台而言,虽然主播的门槛相对较低,但随着行业的成熟,平台层面对网络红人和主播的要求应当不断提高,建立健全平台的筛选标准。此外,如平台内部出现负面问题,平台自身应当积极推进平台自查、治理,担当“第一把关人”的角色。对于不良PK、低俗炒作、直播黑产等突出问题,更应当进行重点打击,保障健康的直播环境。
目前,国家层面也已配合发布相关政策,规范化直播行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共同联合发布的《网络主播行为规范》包含了18项“规范”和31类禁止行为,覆盖了假冒产品、挑衅性语言、暴力和炫富等现象,帮助整个直播产业实现全行业的规范性和专业性。
*本采访刊登于「每日经济新闻」APP,记者为温梦华 ,原文标题为 《 3·15消费活力·新直播|打破内容边界,盘活产业生态 学知识、买房子、找工作“一键”搞定 》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即可阅读完整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