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高管受邀出席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行业年度报告会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发布会
沙利文高管受邀出席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行业年度报告会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发布会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行业年度报告会
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及桐庐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富春山·中国医药生物技术行业年度报告会暨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十大进展发布会(2023)”,于2024年1月12-14日在杭州桐庐召开。
受全球社会政治及新冠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发展持续波动,生物医药研发和投资领域受到明显累及,对生物医药研发,特别是创新药、新疗法领域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为客观分析认识国内外现状,积极应对,本次活动特别设计了“破冰之旅-抓住生物医药发展和投资机遇”专题论坛,邀请到相关院士专家、知名企业负责人、投资机构代表、知名咨询机构代表等出席,共同探讨如何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抓住机遇,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实现医药生物技术领域的健康发展。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董事长王昕博士受邀出席专题论坛,与各位领导、专家、企业家、研究人员汇报并交流分享,共同就“如何抓住生物医药发展和投资机遇”展开讨论。
王昕博士(左一)与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中国疾控中心原主任王宇教授(左二)、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研究专家、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右二)及创奇健康研究院执行理事长蔡江南教授(右一)
王昕博士主要观点如下:
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正在向个性化、精准化和预防性医疗转变。 随着基因测序、细胞免疫治疗等技术的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有望在癌症、遗传性疾病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同时,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生物医药产业也将迎来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的时代。
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也正在迅速发展。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创新和研发投入,加速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同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也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未来几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并有望成为全球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中心之一。从市场规模来看,目前中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约为16,000亿人民币,预计到30年将超过28,000亿人民币。其中市场的主要增长来自专利药的快速发力,专利药未来5年将保持10%的快速增长。
总的来说,未来几年全球及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趋势都非常明显,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增长将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同时,政府政策、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王昕博士指出,对比2019年到2021年中国生物医药资本市场的火热,2022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生物医药市场的活跃度确实有所回落。 从资本投资看,相较于2021年及2022年上半年普遍超过80亿美元的投资额,2023年H1中国市场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资已经回落到60亿以下。
来源:沙利文分析
但从产业来看,中国生物医药依然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2023年,大量之前以未盈利主体上市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已经有了商业化的产品落地,如百济神州、康方、基石药业、复宏汉霖等公司,他们的商业化产品收益均保持了超过50%的增长。
不仅如此,也有大量的本土公司开始迈出了“走出去”的步伐,企业的研发投入也不再一味依赖纯粹的资本市场资金投入。 据统计,截至10月底,国产创新药以license-out的形式出海项目共28项,首付款总额超过21亿美元,交易总金额达到227亿美元,产品形式上包含了小分子、抗体、ADC、CAR-T等,ADC是其中最为热门的赛道和布局。例如复宏汉霖、恒瑞医药、荣昌、宜联生物都陆续披露了其全球权益的合作。
王昕博士表示,纵观2015年以后的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本质上还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更多新药好药开始进入临床的过程。 过去几年间,国家陆续施行的新修订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和《药品生产监督管理办法》,更是为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国家对新药监管的政策更加严格和规范,以确保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仿制药的监管力度,提高了仿制药的质量标准,为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创造了更好的市场环境。
其次,政府简化了新药的审批上市流程,加快了新药的上市速度。例如,国家实施了优先审评审批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新药给予优先审批,缩短了审批周期,加速了新药的上市进程。此外,政府还建立了创新药的特殊审批通道,为创新药的研发和上市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服务。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推出了针对生物医药创新企业的扶持政策,例如提供税收减免、资金扶持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创新药的研发投入。同时,政府还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合作,推动创新药的研发进程。
“虽然最近一年生物医药在资本市场的表现略有所回落,但参考国家的发展方向而言,政策维度的利好依然在支持者中国生物医药市场向前发展、向深处探索。”王昕博士说道。
王昕博士进一步强调了专利的重要性,他指出,和中国大多数的技术类产业一样,中国生物制药企业早期的专利布局并不完善,在面对全球专利挑战的时候,也缺乏合适的人才及机制做以保障。 例如国内创新药龙头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创新药泽布替尼在美国遭遇艾伯维(Abbvie)子公司起诉专利侵权的事件,其实本质就是全球市场对中国药企借助专利手段的商业挑战。
出海是目前生物医药企业的主要发力点之一,也是中国本土生物医药企业自证其在全球市场研发实力的重要时刻,这对本土企业也是非常大的挑战。药品专利在不同国家的原创性和保护法规存在差异,中国公司不仅要加强内部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还要在国际层面上建立和维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也要更好地了解国际层面的法律相关情况,以适应诸如美国这样的国家的复杂的诉讼程序。
最后,王昕博士总结道,“2023这一年中,由于受到外部大环境带来的压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面临着重重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曲中求变,蓄而后发',生物医药企业正在阶段性的震荡中找寻新的支撑与平衡。随着行业发展趋于稳定、企业战略趋于成熟以及资源配置趋于完善,我相信接下来新的一年里更多的行业机遇,市场契机终将显现。”
王昕博士(左)与中国科学院院士、药物研究专家、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院陈凯先院士(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