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犬猫)消费市场已经高达3,002亿元,全球宠物服饰市场在2030年规模可达到87亿美元。近年来,宠物消费逐渐攀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目前,国内部分企业正在发力抢占宠物行业的份额,国产替代正在进行,宠物行业未来的格局会是怎样?从近5年数据来看,进口宠物食品整体规模呈下降趋势。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下,对国内宠物行业而言,有怎样的机遇和挑战?部分国内宠物行业上市公司出口占比较大,“对等关税”政策下,这些公司应如何应对?大量公司在柬埔寨建立生产基地,“对等关税”对此有无影响?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消费行业咨询经理陆思怡接受《上海证券报》采访,共同探讨宠物行业下半场,国产品牌如何突围与破局。
Q:《2025年中国宠物行业白皮书》显示,2024年我国城镇(犬猫)消费市场已经高达3,002亿元,全球宠物服饰市场在2030年规模可达到87亿美元。近年来,宠物消费逐渐攀升,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陆思怡
沙利文大中华区消费行业咨询经理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
经济水平的提升与消费升级: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宠物主对宠物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宠物服饰、智能用品、定制服务等高端产品需求激增;
-
情感型消费需求旺盛:城市化进程加快、单身经济及老龄化社会加剧,宠物成为重要的情感寄托。独居青年和空巢老人将宠物视为“家庭成员”,推动“拟人化消费”;
-
科学养宠意识增强:新一代消费者(90后、Z世代)更注重宠物福利,科学养宠意识增强。从行业来看,近年来宠物医疗、营养品等健康相关支出占比显著提升,反映出对宠物长期健康管理的重视。
Q:目前,国内部分企业正在发力抢占宠物行业的份额,国产替代正在进行,宠物行业未来的格局会是怎样?
陆思怡
沙利文大中华区消费行业咨询经理
首先,国产品牌会凭借性价比与本土化优势,逐步打破进口品牌垄断,通过电商渠道和精准营销,以“高性价比+贴合中国宠物饮食习惯”策略快速渗透下沉市场。
其次,宠物行业集中度提升,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完善产业链布局(如食品企业收购医疗品牌),形成“食品+医疗+服务”生态闭环。同时,跨界整合加剧,传统行业例如家电、药企等,基于原有业务的优势开拓宠物市场,例如美的、格力推出新产品布局宠物智能用品。
最后,国产企业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凭借供应链成本优势和文化输出,加速拓展东南亚、欧美市场。
Q:从近5年数据来看,进口宠物食品整体规模呈下降趋势。在美国“对等关税”政策下,对国内宠物行业而言,有怎样的机遇和挑战?
陆思怡
沙利文大中华区消费行业咨询经理
从机遇方面来讲,首先,有助于国产品牌抢占高端市场。目前国产宠物食品市占率已超60%,近年来进口品牌份额持续萎缩。
其次,有助于倒逼本土供应链的完善和发展。进口关税推高海外原料成本,企业转向本土供应链,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我国国内宠物行业供应链的优化。同时也可能推动国内企业开拓新市场,转向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
对于挑战的话,关税的增加对原料依赖进口度高的企业会带来较大的成本冲击,同时,也不利于我国宠物产品的出口。据中国海关统计,2023年中国宠物食品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12%。此外,也可能加剧品牌同质化,引发价格战。
Q:部分国内宠物行业上市公司出口占比较大,“对等关税”政策下,这些公司应如何应对?大量公司在柬埔寨建立生产基地,“对等关税”对此有无影响?
陆思怡
沙利文大中华区消费行业咨询经理
面对“对等关税”带来的出口方面的不利影响,企业可以选择进行产能的全球化转移,比如将工厂建设在柬埔寨、泰国等低关税的国家,或者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重点开发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国家,2024年中国宠物食品对东盟出口额占比已提升至25%,成为第二大出口市场。
对于将工厂建设在东南言等地区,认为短期是可以带来成本优势的红利的,因为其关税和劳动成本相对较低;但长期可能由于美国关税政策的变动,或者当地产业链配套不足等原因阻碍其发展,因此需要以审慎的态度对待,并积极寻找其他可持续方案。
*本采访已刊登于《证券日报网》,记者为杨翔菲,原标题为:《关税冲击“它的口粮”?国货正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