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高管出席新沪商大健康产业云端下午茶,共话新冠产业链投资策略与布局
沙利文高管出席新沪商大健康产业云端下午茶,共话新冠产业链投资策略与布局

疫情之下,众多新冠概念股坐上顺风车,与新冠产业链相关的检测、药物、疫苗赛道也水涨船高,这其中的市场现状究竟如何?又有哪些投资机会值得关注?2022年5月27日,由新沪商医疗大健康产业分会举办的大健康云端下午茶第三期顺利举办,本期活动主题为“新冠产业链的投资策略与布局”。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受邀出席并就新冠疫苗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发表演讲。
毛化表示,全球新冠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国内疫情呈现多点位发生的特点,不断出现新毒株呈现更强的免疫潜逃及传播速度,疫情新一轮蔓延的态势强化了提高疫苗覆盖率以及疫苗迭代的迫切需求。新冠病毒短时间内难以消除, 通过接种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减缓病毒变异速度、保护高危人群,是应对疫情常态化的最有效措施。
全球新冠疫苗主要技术路线呈现多种技术路线并行的态势,其中四种疫苗类型研发进展最为迅速,分别为 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mRNA疫苗 ,为接种者的疫苗选择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国内已上市的疫苗采用的疫苗技术为灭活疫苗、病毒载体疫苗和重组蛋白疫苗,异源技术的mRNA疫苗的国产研发尚在临床阶段,有望弥补目前国内该类型疫苗的空缺。
为满足疫情控制的迫切需要,新冠疫苗的开发有着疫苗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据毛化介绍,一般情况下,疫苗的开发过程漫长,从识别抗原到进入市场通常需要10-15年的时间,而新冠疫苗仅用了1年不到的时间。 “开发过程中的多阶段提速升级助力了疫苗快速上市,而高效开发的可行性将充分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毛化说。
疫苗产业链呈纵向一体化,涉及多个领域,具有覆盖广、流程多的特点,新冠疫情推动与疫苗产业链关联度高的行业和企业迎来了快速发展。 毛化认为,我国疫苗产业链上的高端研发及产业化所需关键仪器、设备、原材料等,仍然严重依赖进口,实现高质量的国产替代将保障疫苗全产业链自主可控,增强疫苗产业链的稳定性和竞争力。 同时,疫情促进了疫苗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发展:新冠疫苗研发火热、陆续上市并放量出货,带动如细胞培养基、CXO等相关领域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全球已有38种新冠疫苗获批。其中,亚单位疫苗占比最大,11种疫苗纳入WHO全球紧急使用清单。目前,中国已有7种新冠疫苗获批附条件上市或紧急使用,多为灭活疫苗,且凭借成熟的技术和研发生产经验,不良反应发生频率较低。
毛化指出,新冠疫情带动了疫苗出口。疫情前中国疫苗出口强度低, 2021年中国疫苗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大幅度提升,中国新冠疫苗出口量位居全球第二。 中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的新冠疫苗主要供应国,出口对象主要为中亚和东南亚、南美和北非的一些低收入国家。
此外,新冠疫情改变了药企竞争格局:mRNA疫苗登上历史舞台,保护率表现优异,两款mRNA疫苗销售额远超其他新冠疫苗,2021年Cormirnaty全球销售额高达410亿美元,辉瑞也借此成为药物销售额最高的药企。
根据沙利文调研显示,全球目前正在75个国家,针对199种候选疫苗,开展704项临床试验;37%在研产品进入临床III期,传统亚单位疫苗占比最大,新型mRNA疫苗研发较为火热。中国在研得新冠疫苗管线中不乏雾化吸入式疫苗,mRNA疫苗占比最大,其中艾博生物进展最快,产品步入临床III期,已有新冠疫苗产品上市的康希诺也于近期获得mRNA新冠疫苗临床批件。
当前,全球监管机构FDA、EMA、NMPA先后出台政策,新冠疫苗可获批紧急使用授权或附条件上市,政策激励和市场需求等将共同推动疫苗技术突破。 “未来,新冠疫苗需在疫苗保护效力、长期保护能力以及规模化生产能力等方面进行突破,解决以上难点将进一步推动行业蓬勃发展。”毛化总结道。
随后,在上海痕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兼董事长窦丹的主持下,毛化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特聘教授、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斌,上海夏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创始合伙人叶锋,上海醴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合伙人叶崴涛一起,共同聚焦“病毒的科学原理、疫苗药物研发的可行性、防疫措施带来的经济社会问题”这三个社会关注度很高的问题进行了一场科学家与投资人的精彩圆桌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