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丨沙利文王昕博士:具有长期企业价值和成长性且已得到市场认可的科技公司将继续受到市场欢迎

证券日报丨沙利文王昕博士:具有长期企业价值和成长性且已得到市场认可的科技公司将继续受到市场欢迎

2022/9/14

证券日报丨沙利文王昕博士:具有长期企业价值和成长性且已得到市场认可的科技公司将继续受到市场欢迎

沙利文洞见

数据显示,截至99日,年内A股市场共有266只公开发行的新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4,400亿元。266只新股中,247只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93%。从细分领域来看,85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募资规模达1,984亿元。

 不管是上市数量还是规模,科创板、创业板均占据绝对优势,这反映了什么现象?如何看待超九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为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备受资本热捧?下半年新股上市将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接受《证券日报》采访,共同探讨新股上市现状及未来趋势。

 


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A股市场“上新”频率加快,募资规模节节攀升。99日,华大智造等5只新股上市,受到市场热捧,首日平均涨幅为14%

Wind数据显示,截至99日,年内A股市场共有266只公开发行的新股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4400亿元。其中,中国移动等4家募资规模均超百亿元。

“今年以来,新股上市热情高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上市踊跃,大量资本持续向新兴产业汇聚,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作用凸显。”申万宏源首席市场专家桂浩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从地域分布来看,今年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粤苏浙三省。Wind数据显示,广东(50只)、江苏(49只)、浙江(30只)三省合计129只,占年内上市新股总数的48%

“广东、江苏、浙江三地营商环境优良,经商氛围浓厚,民营经济发达,拥有一大批优质中小型民企。”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桂浩明也认为,今年新上市的公司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产业集聚,市场活力强。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新上市公司虽然数量较少,但部分地区信息产业发展快,新上市公司数量已有显著提升,发展后劲足。

从板块分布来看,科创板、创业板吸引力十足。其中,创业板新股数量最多,达103只,科创板新股83只,二者占新股总数的70%;科创板新股以1842亿元募资规模居首,创业板新股募资规模1297亿元,二者合计占比71%


“科创板、创业板掀起资本热潮,反映出经济发展正向创新驱动转型。科创板企业通常具备重研发的基因属性,掌握核心技术以及成熟的企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渠道,这些都是资本市场投资者的关注重点,同时也与我国科技创新战略相契合。”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Wind数据显示,前述266只新股中,247只来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93%。从细分领域来看,85家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公司募资规模达1984亿元,无论是数量还是规模上均领先于其他领域。此外,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等领域公司数量也较多。

王昕表示,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加速商业化将是未来科技创新的方向,市场商业空间广阔,具有长期企业价值和成长性且已得到市场认可的科技公司将继续受到市场欢迎。

展望2022年第四季度,德勤中国资本市场服务部发布报告认为,在稳步推进注册制改革,叠加落实更多的稳经济政策进程中,预计2022A股市场的新股融资总额有望打破2021年创下的纪录。

 *本文转载自《证券日报》,记者邢萌,原文名为《年内266只新股上市募资4400亿元粤苏浙三省数量居前》。

 

沙利文洞见·延展阅读

 Q:如何看待超九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为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备受资本热捧?

A 首先,科创板、创业板市场本身具备浓厚的创新基因,所以能吸引新能源、半导体、医疗科技等热门成长行业的公司,这些新兴产业公司往往也符合未来10年,20年的社会战略需求;此外,新兴产业公司不断成功上市,也表明了市场投资者从原来主要关注历史财务表现,向越来越看重企业长期成长力和竞争性的趋势;以新一代新兴的信息技术产业为例,物联网、人工智能和5G加速商业化必然是未来10年的市场创新主旋律,市场商业机会广阔,所以自然收到资本的欢迎与热捧。

Q:如何看待民企成为新股主力(或IPO为解决民企融资难上起到怎样作用)?下半年新股上市将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A 民营企业一直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不可缺少且保持高度活跃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成为新股主力是我国市场化经济蓬勃发展的表现,也是我国市场化经济制度不断进步与完善的必然结果,这代表更多拥有优秀研发能力、创新能力强的民营企业在发展成长过程中,受到市场投资者的进一步认可。从市场宏观看,下半年新股上市将仍然围绕科技创新,拥有长期企业价值和成长性,并已经得到一定市场验证的科技公司将继续保持市场的高度欢迎。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