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丨沙利文王昕博士:联交所18C章咨询文件将有利于促进港股市场多元化,进一步增强香港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证券日报丨沙利文王昕博士:联交所18C章咨询文件将有利于促进港股市场多元化,进一步增强香港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2022/10/21

证券日报丨沙利文王昕博士:联交所18C章咨询文件将有利于促进港股市场多元化,进一步增强香港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1019日,中国香港交易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特专科技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五大行业。

 当前,港股特专科技公司目前发展状况如何?总体来看,此次规则有何作用和意义?如何看待新规包括商业化公司与未商业化公司?为何会选择上述五大科技行业?此次规则发布对吸引中概股起到什么作用?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接受《证券日报》采访,共同解读联交所18C章咨询文件。


证券日报

1019日,中国香港交易所全资附属公司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联交所)刊发咨询文件,建议扩大香港现有上市制度,允许特专科技公司来港上市,并就此征询公众意见。特专科技行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硬件、先进材料、新能源及节能环保、新食品及农业技术等五大行业。

“连接资本与机遇是港交所的核心战略,为此我们致力进一步提升香港作为全球创新产业公司首选上市地点的地位。”港交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新建议将增加香港上市公司种类,让更多不同类型的公司可进入这个具备深度和流动性的国际市场,同时也为投资者带来更多选择。

根据咨询文件,特专科技公司将分为已商业化公司及未商业化公司两大类,其中未商业化公司因为风险较高,规定也较为严格。


上市资格方面,主要规定了商业化收益门槛、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研发、最低第三方投资、商业化路径等五方面内容。


“咨询文件考虑到了科技在公司业务上扮演的独特角色,相对于其他上市申请人所在行业,特专科技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该规定的出台显著降低了有关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的门槛。”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具体来看,商业化收益门槛,即经审计的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特专科技业务所产生的收益至少达2.5亿港元,上市时可达到建议商业化收益门槛的特专科技公司即为已商业化公司,未达到则为未商业化公司;上市时的预期最低市值为80亿港元(已商业化公司)或150亿港元(未商业化公司);研发方面,所有申请人均须于上市前已从事研发至少三个会计年度,研发投资金额须占总营运开支至少15%(已商业化公司)或50%(未商业化公司);最低第三方投资方面,上市申请人须获得来自资深独立投资者相当数额的投资;商业化路径方面,未商业化公司须展示并在上市文件中披露其可达到商业化收益门槛的可信路径。

王昕表示,此次规定将特专科技公司分为“已商业化公司”与“未商业化公司”,尤其是对于“未商业化公司”,更注重其初期的各项经营及财务风险及其在上市过程中的信息披露。

“从准入门槛来看,更看重研发投入,对于已商业化公司和未商业化公司分别设置投入占比要求,较为科学合理,这也将吸引特专科技行业的大型科技公司赴港上市。”萨摩耶云科技集团首席经济学家郑磊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王昕认为,咨询文件此次设立的特殊上市制度,目的是为了促进和便利更多的特专科技公司进入香港市场。有利于拓展香港市场的投资机遇,丰富香港上市公司类型,使港股市场更加多元化,进一步增强香港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总体来看,新规增强了对新兴科技企业的吸引力,将促进全球科技企业集聚,进一步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郑磊说。

“新规规定了特专科技公司上市条件,给予符合条件的科创企业以明确预期,便利了相关企业融资,有助于促进行业发展与科技资本聚集。五大科技行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不少企业属于独角兽公司,商业模式清晰,技术优势明显,发展前景广阔,代表着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香港国际新经济研究院执行董事付饶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本文转载自《证券日报》,记者邢萌      原文名为《   港交所拟允许特专科技企业上市 港股市场竞争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

 

沙利文洞见·延展阅读


 《证券日报》记者:当前,港股特专科技公司目前发展状况如何?总体来看,此次规则有何作用和意义?

王昕博士:  2018年港交所公布“引入同股不同权机制及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后,小米、美团等中国内地科技巨头纷纷选择赴港上市。就目前来看,港股的特专科技公司目前发展状况良好,凭借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以及香港与内地的互通互联等方式,吸引了来自国际与大陆的众多投资机构。

这是继2018年港交所主板《上市规则》第18A章“允许生物科技公司上市”,18B章“针对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后,港交所再一次设立的特殊上市制度,目的是为了促进和便利更多的特专科技公司进入香港资本市场。这次《咨询文件》拓展了香港市场的投资机遇,丰富了香港上市公司类型,使港股市场更加多元化,进一步增强了香港资本市场的竞争力。

 

《证券日报》记者:如何看待规定包括商业化公司与未商业化公司?

王昕博士: 此次港交所考虑到了科技在公司业务上扮演了独特的角色,以及相对于其他上市申请人所在行业,特专科技公司所在行业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该规定的出台显著的降低了有关特专科技公司赴港上市的门槛。

然而,此次规定将特专科技公司分为“已商业化公司”与“未商业化公司”分别规管,尤其是对于“未商业化公司”,港交所将更注重其初期的各项经营及财务风险,因此,对于“未商业化公司”,港交所将更加重视其在上市过程中的信息披露。

考虑到“未商业化公司“的投资风险,此次《咨询文件》着重强调了上市申请人在行业资料、研发、知识产权、招股前投资及现金流量、产品及商业化现况、风险警告声明的基础之上,需要额外披露关于产品研发、产品发展详情、商业化风险等额外内容。

 

《证券日报》记者:为何会选择上述五大科技行业?这次规则发布对吸引中概股起到什么作用?

王昕博士:  港股特专科技公司所包括的行业都是当前资本热度高、且未来极有发展潜力的领域。例如,新一代信息技术行业所涵盖的云端服务、人工智能领域;先进硬件行业所涵盖的机器人、半导体、自动驾驶汽车领域;以及新能源及节能环保行业所覆盖的能源生产、新绿色技术等领域。这些领域在全球以及中国都是受政策支持的,也是未来各个国家发展的重点领域。

港交所此次表明了对于新兴行业以及最新技术的欢迎态度,并将按需要不时更新有关特专科技行业可接纳领域的名单。此次规则的发布为中国内地的科技企业的上市路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