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早报丨沙利文:国产车载芯片厂商需要把握国产替代机遇,积极进入整车厂供应链
南华早报丨沙利文:国产车载芯片厂商需要把握国产替代机遇,积极进入整车厂供应链

汽车MCU领域长期成海外寡头垄断局势,国产车载芯片如何突破? 从地平线到黑芝麻,怎么看国产车载芯片的目前发展的阶段和态势?AI芯片是否能成为突破口? 一些汽车供应链产商表示现阶段有在尝试和地平线、黑芝麻合作,但首选还是高通英伟达等。怎么看国产车载芯片的替代问题?在技术和价格上有没有优势?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向威力接受《南华早报》采访,共同探讨国产车载芯片发展现状。
南华早报
Q
汽车MCU领域长期成海外寡头垄断局势,国产车载芯片如何突破?
凭借先发优势,海外龙头已形成技术积累并获得长期可靠性认证,掌握了大部分MCU的市场份额。短期来看,为打破困局,国产车载芯片厂商需要把握国产替代机遇,积极进入整车厂供应链。同时,国产厂商还应以生态圈的形式加强与客户的密切合作,加快提高车规技术、产品或解决方案的影响力。建立产品生态不仅可以帮助国内厂商迅速响应客户需求和使用反馈,形成差异化产品与解决方案,提高客户粘性,还有利于提高国产厂商在车规领域高端应用的能力,实现行业整体的长远发展。芯片设计与产线生产技术需要齐头并进,厂商也需与代工、封测环节深度合作,加速新技术、新产品的导入以满足高端应用需求。
Q
从地平线到黑芝麻,您怎么看国产车载芯片的目前发展的阶段和态势?AI芯片是否能成为突破口?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相关领域的芯片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国内外市场巨头纷纷涌入,并向高端芯片方向集中。目前,在芯片层面,车企缺芯促成了国内众多芯片企业的业务爆发,车载芯片市场玩家众多,芯片架构也纷繁复杂,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领域芯片向大算力方向发展。
AI芯片被称为AI加速器或计算卡,即专门用于加速AI应用中的大量计算任务的模块。在传统MCU难以满足智能驾驶需求的情况下,AI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阶段,用于汽车决策控制的AI芯片以数据、算力和算法作为三大要素,在复杂车辆运行环境中,车载芯片对算力的利用率也非常关注。由于AI算法需要与内存进行大量数据交换,所以目前内存与带宽是制约算力运用率的重要因素,也将是各大厂商进行及突破的重心。当前,智能驾驶已经被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更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迭代和政策面的大力支持将助力汽车AI芯片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热点。
Q
一些汽车供应链产商表示现阶段有在尝试和地平线、黑芝麻合作,但首选还是高通英伟达等。您怎么看国产车载芯片的替代问题?在技术和价格上有没有优势?
算力决定了自动驾驶车辆的智能水平,而国产车载芯片想要击败已经在车规级认证有所突破的传统芯片厂商,需要在算力、应用技术和性价比上体现出公司的不同和优势。
首先,提升有效算力将成为车载芯片的核心竞争力。为了支撑未来自动驾驶汽车在OTA软件与算法升级带来的持续上涨的算力需求,峰值算力的持续提升将成为关注点以支撑庞大的算力应用。
其次,国产车载芯片企业在技术层面逐渐深耕,形成一整套的自研IP和算力应用工具链,为国内外的车企独家打造算法方案,在技术层面更细化。相比于传统芯片厂商,国产车载芯片企业拥有更多的软件工具,客户操作更便捷,具备定制化的技术优势。
最后,国产车载芯片在同等级、同质量的车规级芯片中具有极高的性价比,同时产品落地速度和团队投入度相比传统芯片厂商高出一个档次,在市场初期阶段,更合理的价格、更快的落地速度和更深入的投入保障了国产车载芯片厂商的产品和商业模式规划,助力资源汇聚,加速国产替代。
*本采访刊登于《南华早报》,记者为Tracy Qu ,原文标题为 《 Boom in smart vehicles drives Chinese carmakers and third-party producers like Black Sesame to ramp up auto chip output 》 (点击文末“阅读全文”即可阅读完整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