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受邀出席2023隆众第十届丁辛醇、苯酐、增塑剂行业会议
沙利文受邀出席2023隆众第十届丁辛醇、苯酐、增塑剂行业会议

2022年全球经济呈现高通胀、低增长的滞涨态势。丁辛醇、苯酐及增塑剂市场供需结构变化持续进行,增塑剂价格亦在年内不断刷新价格低点。展望2023-2025年,中国丁辛醇行业开始有新增产能陆续投产,但下游增塑剂行业持续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新一轮挑战已开启。
2023年,供应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面临高成本压力,增塑剂企业能否进行工艺改进,减少能耗将使企业减少成本压力?国内外经济环境能否有所改善,产业供需差能否缩减?辛醇产品逐渐扩能,能给未来3-5年市场带来何种机遇与挑战?
带着宏观方向发展及产业供需本身的各种疑问,5月17日-19日,由隆众资讯主办的第十届丁辛醇-苯酐-增塑剂行业会议在福建厦门顺利举办。会议汇聚国内最全的丁辛醇、邻二甲苯、苯酐、增塑剂及塑料制品等产业链企业参会,交流行业发展现状和前景预测;特邀原油、塑料制品等行业专家,解读行业热点政策,全方位了解宏观政策、终端需求现状,为产业链发展铺砖引路。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咨询经理蔡宇帆受邀出席会议并就《 一次性手套市场及增塑剂市场发展趋势》 发表演讲。
沙利文大中华区咨询经理 蔡宇帆
蔡宇帆就一次性手套的全球市场、出口市场及原材料市场分别做了简要分析。她表示, 新冠病毒变种后,全球病例大幅激增,国内疫情形势复杂,加快库存消耗的同时再次释放一次性手套需求量,推动了手套市场的稳步增长。 步入后疫情时代,一次性手套市场逐步回归常态,供求关系及市场环境发生变化,企业营收利润降低,疫情期间进入市场的部分中小厂商将会被逐渐淘汰。但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升,预计市场需求将会出现永久性增长,未来市场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纵观整个中国一次性手套出口市场,在关税政策的影响下,明显可见对美国出口的一次性丁腈手套数量急剧下降,而欧盟仍在关税免征期,各国庞大的医疗市场对手套的需求稳定增长,相关市场仍需进一步观望。
数据显示,2020年疫情管控严格的阶段,海外需求暴增,同时中国率先有序复工复产,获取了大量订单,出口量大幅增加;2021年疫情好转,国外防疫政策放松,手套需求量也逐步下降,市场处于消化库存阶段,新增订单减少,出口量开始回落;2022年开始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行业回归常态;2023年随着库存的完全消化,行业逐渐回暖,订单量稳步小幅增长。
“从中国一次性手套出口销售额来看,出口总金额在2021年Q1达峰后,受供需关系变化等因素影响,一次性手套的平均销售价格开始回落,出口总金额虽大幅调整,但已逐步平稳,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态势。”蔡宇帆说道。
“国际局势动荡,原油价格持续震荡走低,丁腈手套成本压力得到缓解。” 蔡宇帆进一步解释道,丁腈手套的成本中,丁腈胶乳 作为丁腈手套最核心的生产原材料, 占据了整体丁腈手套制造中超过45%的支出,大部分手套制造商企业采用外部采购途径,其价格走势直接影响到下游丁腈手套的利润;而上游原材料丁二烯和丙烯腈属于大宗石油化工品,上游原油价格波动将传导至手套行业。
从PVC手套的成本看,PVC糊树脂及增塑剂合计占PVC手套成本的近50%。PVC糊树脂产量约有27%用于手套生产,疫情拉动了PVC糊树脂手套料需求,推动PVC糊树脂价格大幅上涨后回落,2022年以来,整体价格重心下移,目前约为8,500元/吨。 以DINP、DOTP为代表的增塑剂类价格的走势则是稳中有升,目前尚未回归至两年前的价格水平,整体供应量较为宽裕。
蔡宇帆指出,增塑剂在PVC手套制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PVC树脂的本质是硬而脆的,增塑剂的加入可以改变PVC树脂的物理性质,使其变得柔软、有弹性,从而方便加工成为手套材料。
在PVC手套制作中,增塑剂的种类、添加量和使用方法都对手套的性能、外观和使用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如果使用不当,会导致手套材料变形、老化、开裂等问题,影响手套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因此,制造商需要根据不同的手套用途和要求,选择合适的增塑剂种类和添加量,以确保手套的质量和安全性能符合要求。
自2003年开始,欧盟及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始限制邻苯二甲酸类产品的使用,限制使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儿童玩具、医疗用品、食品接触材料以及化妆品等。随着邻苯二甲酸类增塑剂限制范畴的扩大,环保型增塑剂的需求量将不断增大。 蔡宇帆认为,增塑剂产品的环保性将成为未来行业重要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