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洞见
价格战是现制茶饮行业2024年的主旋律,这一现象也反映出行业从野蛮生长转向存量竞争的阶段性特征。2025年,外卖平台的补贴大战进一步将现制茶饮价格下探至超低价区间。不过,用价格换流量并非长久之计。随着新茶饮的概念不再新鲜,现制茶饮开始从增量市场转入存量市场。未来,现制茶饮品牌能否在供应链、健康理念和品牌心智构建方面与同行拉开差距,将成为致胜关键。从供应链能力来看,现制饮品行业的趋势更有可能体现产品的差异化还是同质化?其背后的驱动逻辑是什么?消费者更有可能喝到什么类型的饮品?星巴克、霸王茶姬等品牌坚持卷价值、不卷价格的策略。未来现制饮品行业还有可能在哪些核心维度展开竞争?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咨询经理陆思怡接受《第一财经》杂志采访,共同探讨茶饮品牌在下一阶段该如何发力。

《第一财经》杂志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完整报道
Q:从供应链能力来看,现制饮品行业的趋势更有可能体现产品的差异化还是同质化?其背后的驱动逻辑是什么?消费者更有可能喝到什么类型的饮品?

陆思怡
沙利文大中华区消费行业咨询经理
我认为现制饮品行业的供应链发展,正在经历一场从 “有”到“优”再到“独” 的进化演变。
基础供应链能力正在逐渐成为行业标配,特别是对于头部的企业,但是另一方面,这的确可能导致中端产品的同质化竞争;而通过对供应链进行深度、源头、科技化的整合与创新,将成为头部品牌构建真正差异化、赢得市场的核心关键。
综合来看,供应链和产品创新并不矛盾,供应链的重点是提升效率,确保在产品更新迭代时候的成本效率,随着头部品牌构建其强大的供应链,的确对小品牌在成本上会有比较大的冲击,这个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一些特色品牌未来依然有可能打造一些爆品和特色新品,但是由于缺乏供应链能力,如果在原材料等环节上无法做到独占,还是无法避免大品牌利用供应链优势推出类似的产品。
同时我们认为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值得注意的,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到底是持续不断的差异化产品,还是在找到他们喜爱的产品后,聚焦在这些招牌产品上。我们也看到有一些特定的品牌的策略是在于聚焦在核心拳头产品上,并没有为了追求创新而去创新,但是也可以吸引到一批有忠诚度的核心消费者。
这其背后驱动逻辑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向内是效率成本驱动,行业竞争已从门店数量转向单店盈利和运营效率。完善的供应链是降本增效保质的基础,必然导致基础能力的趋同;
向外是消费需求升级驱动,消费者追求更健康、更新鲜、更多元、更具体验感的饮品。这倒逼品牌必须向上游追溯。满足这些进阶需求,必须依靠差异化的供应链能力。
因此,基于供应链演进的趋势,消费者未来既会更容易喝到品质稳定、性价比高的基础款饮品,也将有机会品尝到更多源自供应链深度创新所带来的、独特、健康且充满体验感的新式饮品。参考咖啡行业,特定的产地化标签、特色水果的融合以后依然有望成为行业创新的代表方向之一。
Q: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喝得健康”,未来现制饮品会更偏向使用“天然原料”,还是“工业化原料”?

陆思怡
沙利文大中华区消费行业咨询经理
从行业观察来看,未来现制饮品在原料选择上并非简单的二选一,而是走向 “天然价值导向”与“工业化技术赋能”深度融合的新阶段。用工业化的技术来确保天然原料的高效供应代表了行业的发展方向。
消费者对健康功能的追求,使天然原料成为不可动摇的价值核心。我们看到,“真奶真果”、药食同源食材(如枸杞)及减糖概念已成为品牌竞争力的关键。这背后是消费者对成分透明和健康属性的高度敏感。
然而,纯粹的农产品形态难以满足万店级别品牌对稳定性、效率与规模化的苛刻要求。因此,行业正借助先进食品工业技术,实天然原料的工业化表达。例如,通过冷冻干燥、现代萃取等技术将优质鲜果、茶叶转化为风味稳定、便于运输和储存的标准化原料(如冻干茶粉、冷萃液)。这既保留了天然风味与营养成分,又确保了千家门店出品的一致性和高效运营。最终,消费者将享受到的是兼具健康属性、稳定口感和创新风味的饮品。未来的赢家,将是那些能利用工业化技术最大化呈现天然原料价值的品牌。
Q:今年2月起,咖啡期货价格经历了先暴涨、后回调、维持高位运行的态势。消费者购买现制咖啡时,将来可能会面临涨价的情况吗?

陆思怡
沙利文大中华区消费行业咨询经理
综合当前期货市场与产业端的动态来看,消费者在未来购买现制咖啡时,确实会感受到一定的价格上涨压力,但是目前来看,没有出现普涨的情况。
这背后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一是成本压力持续传导。咖啡期货价格在2025年初创下高位,虽然近期回调,但受全球主产区气候及种植周期影响,咖啡豆的中长期成本中枢已被抬升,短期内较难回到上涨前的价格水平
二是不同类型品牌的价格分化。拥有强大供应链和长期协议的头部的品牌(如瑞幸、星巴克),会通过规模化采购和数字化运营来缓冲压力,同时考虑到其门店和消费者群体规模庞大,明显的价格上调可能对销售带来冲击,这些品牌更倾向于价格的隐形调整,如收缩折扣力度、或引导消费者转向利润更高的新品。然而,对于采购规模有限的中小独立咖啡馆而言,直接提价可能是最直接的生存手段。
因此,消费者未来可能会发现:享受极致平价(如10元以下)的现磨咖啡机会变少,但大众主流价格带产品涨幅可控;而为使用精品豆或复杂配料的特调饮品支付更高溢价将更为普遍,小众的精品咖啡价格有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走高。
Q:星巴克、霸王茶姬等品牌坚持卷价值、不卷价格的策略。未来现制饮品行业还有可能在哪些核心维度展开竞争?

陆思怡
沙利文大中华区消费行业咨询经理
我认为未来现制饮品行业的竞争将彻底超越单纯的价格战,转向供应链深度、文化创新、全球化布局和数字化运营四大核心维度的价值战。
首先,供应链是根基:竞争焦点升级为对全球优质原料产地的源头锁定以及配送效率和新鲜度的极致化,这决定了品质、成本和稳定性的上限。
其次,产品创新需与文化赋能结合。未来成功的新品需深度融合地域文化或提供明确的健康功能(如益生菌、天然草本),为消费者提供超越解渴的情感与价值体验。
再者,品牌全球化。出海更是文化软实力的输出。品牌需选择差异化路径,如霸王茶姬在欧美高端市场打造东方美学空间,将自己的品牌形象跟东方进行深度绑定,通过品牌来支撑定位和溢价。
最后是数字化竞争。通过AI和大数据精准化运营,通过数字化工具来进行营销和指导产品创新是以及构建品牌私域流量池,提升复购率和产品竞争力。
Q:新茶饮品牌怎么调动消费者情绪?哪些策略有效、哪些容易失效?哪些属于长期心智策略、哪些是短期策略?

陆思怡
沙利文大中华区消费行业咨询经理
我认为新茶饮品牌调动消费者情绪的核心,在于从“功能满足”升级为“情感共鸣”,其策略有效与否,关键在于是否真诚且有体系。
有效的情绪调动是根植于卓越的产品体验、能引发共鸣的文化叙事、以及被真诚对待的用户关系。品牌需要成为一个“价值共创者”和“文化诠释者”。
短期有效的策略通常是制造即时惊喜和社交谈资,如与热门影视IP或明星的限时联名、推出高颜值周边或发起病毒式挑战。但这类策略若执行失当,例如缺乏供应链支撑的营销、与品牌调性不符的生硬联名,以及损害品牌价值的短期价格战,则极易失效,甚至反噬品牌。
而真正能沉淀用户、构建长期品牌心智的策略,是将情绪价值内化为品牌的一部分。这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产品即情绪,例如通过独特的命名(如“伯牙绝弦”)、健康的理念(不含植脂末)和熟悉风味(如怀旧栀子花),让产品本身成为舒缓、自信或治愈的情绪载体。二是文化共鸣,品牌成为消费者表达文化认同和身份认同的符号。最后是用户共创,真诚倾听反馈并快速迭代(如霸王茶姬根据用户诉求推出低因系列茶饮),建立消费者被重视的归属感,通过长期策略维系高复购率,赢得人心。
*本采访已刊登于《第一财经》杂志,记者为陆彦君,原标题为:现制茶饮:未来的比拼发生在强供应链、健康理念与情绪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