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心

MEDIA CENTER
媒体合作, 请联系
PR@frostchina.com
Rachel.zhang@frostchina.com
沙利文高管出席新沪商大健康研习社第10期活动并发表演讲
公司动态
2022/01/06

沙利文高管出席新沪商大健康研习社第10期活动并发表演讲

沙利文高管出席新沪商大健康研习社第10期活动并发表演讲
2022 年 1 月 5 日下午,由新沪商联合会、痕迹资本联合主办的新沪商大健康研习社第 10 期暨 C9 中国医美产业创投论坛·第 3 期路演顺利举行,医疗创新企业、医疗产业投资人、医疗行业咨询顾问等齐聚一堂,共话消费医疗的创新、投资与资产证券化,掘金“颜值”经济大赛道。   弗若斯特沙利文( 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受邀出席活动,并就消费医疗医美领域的市场格局及发展趋势发表演讲。 首先,毛化为在座嘉宾介绍了医疗美容行业的整体概况。他指出,医疗美容行业兼具医疗与消费属性,强监管的医疗属性保证了消费者的信任度持续增 加,增强了消费者的认可度,能够有效推动正规医美服务机构及研发公司的发展。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升,中国医疗美容的渗透率也将持续上升。 2020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2,189.0 元, 2016 年至 202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7.8% ;预计 2025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进一步增长至 46,902.4 元。根据沙利文调查显示,中国医疗美容消费者以年轻女性为主,且医美消费者渗透率在一线城市更高。目前 20-35 岁的消费者是主要消费群体,中国医美市场整体呈现年轻化的格局。而在各类医美项目中,注射类非手术医美项目由于手术风险低、恢复时间短、价格较低、精神负担小等优势更受消费者偏爱。近年来,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非手术类收入占比持续攀升。 随后,毛化详细讲解了医疗美容注射类产品的整体市场情况。中国常见医美注射类产品分为医疗器械及非医疗器械两大类,医疗器械类主要应用项目包括玻尿酸、少女针、童颜针等,像肉毒素则属于非医疗器械的项目。数据显示,随着民众对轻医美项目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医美注射类产品市场高速增长, 2020 年中国医美注射类服务市场规模总额达到 399 亿元人民币,预计 2025 年,中国医美注射类服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 1,038 亿元人民币, 2020 年至 2025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49.8% 。   此外,虽然目前我国普通消费者仍旧更愿意为海外品牌产品付出溢价。但在进入市场之初,华熙生物等国产品牌为 500-1,000 价格段消费者提供了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因此国产注射类医美产品由于价格低于进口产品,亦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且随着国内企业的产品线拓展及性价比优势凸显,国产注射类医美产品市场份额及产品美誉度不断提高,预计未来我国医美注射产品市场国产化程度将持续提升。 相比其他器械类医美手段,玻尿酸注射具有恢复期短、效果好等优势,国民消费意愿较高,行业生态较健康,产品质量稳定等优势。近年来,由于严格规范的监管政策的出台,注射用玻尿酸获批数量逐渐趋于稳定,且在注射用玻尿酸高终端价的形势下,中游和下游服务机构利润空间处于整个产业链高位。毛化表示,随着中国女性轻医美的观念逐步形成,医疗美容市场进一步扩张,市场合规化,技术不断进步,价格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注射玻尿酸代替短效护肤品,这将保证未来注射用玻尿酸市场的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中国注射类玻尿酸市场以销售额计国产占比提升明显,主要为价格提升贡献,随国产技术进步及产品线扩展,国产化将成未来趋势。 而童颜针和少女针的市场份额随着新产品上市呈现持续快速提升的趋势,未来有望取代部分玻尿酸市场份额。其中,由于Ellanse产品在全球已经有较高知名度,在大陆地区上市3个月取得了关注,作为轻医美市场的高性价比产品,“少女针”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达到6.6亿元。在2021年以前,中国市场没有被监管机构认可的“童颜针”。随着新产品的推出,“童颜针”市场渗透率预计将会增加,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亿元。此两类产品均属于再生类胶原蛋白产品,由于成分和作用机制不同,两者在注射层次、操作方式以及起效时间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另一类非器械类医美项目——以肉毒素为代表,肉毒素在医美领域广泛应用,并拥有较好的拓客属性,比如它不仅可以用于多个身体部位,同时也能联合其他项目进行治疗,且安全性较高,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可逆,又由于需要多次注射保持效果,因而复购率相对较高,其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肉毒素的审批严格,为了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国内企业普遍采用许可引进模式,此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肉毒素的生产要求严格、运输条件苛刻、监管政策较强,行业壁垒相对较高。虽然上述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消费渗透率提升和新产品获批上市,中国肉毒素注射产品的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毛化说道。
沙利文出席第一财经小狮子100指数发布会并主持圆桌对话
公司动态
2022/01/04

沙利文出席第一财经小狮子100指数发布会并主持圆桌对话

沙利文出席第一财经小狮子100指数发布会并主持圆桌对话
创新成长·经济生长 2021 年 12 月 30 日,“创新成长·经济生长”第一财经小狮子 100 指数发布会在上海电视台上视大厦成功举办。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发表主办方致辞,中国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黄运成、华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尹沿技发表主旨演讲,   弗若斯特沙利文( 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徐彪先生受邀出席活动并主持圆桌对话,与至纯科技董事长蒋渊、协鑫能科总裁费智、飞凯材料总经理苏斌、晶瑞电材总裁薛利新等嘉宾一起探讨中小市值企业成长的核心动能。 小狮子 100 指数,是第一财经通过量化筛选和主观研究并辅以一线实地调研之后,筛选出 100 家 A 股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旨在反映 A 股中财务健康、增长稳健、注重研发创新的,在细分行业中成长力领先的 100 家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市场股价表现。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 杨宇东表示,第一财经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始终践行着对于微观经济体的一线跟踪和研究,深刻感受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汹涌澎湃。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众多“小而美”的上市公司中不乏致力于进口替代的硬科技、发挥强链补链优势的专精特新,也有碳达峰趋势下的明日之星。因此,第一财经在今年全面启动了“小狮子成长力研究计划”以及“小狮子成长力指数项目”,将目光锁定在这些优秀的、具备高成长力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 中国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黄运成 黄运成分享的主题是《上市公司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黄运成认为,评价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指标是市值。目前,市值在 100 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约 3000 家,占比为 70%~80% ,这些上市公司的转型升级是今后整个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从 100 亿元到 1000 亿元是成长性很大的空间。小狮子 100 指数主要研究的是市值在 50 亿 ~800 亿元的上市公司,正处于这个区间。 华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尹沿技 尹沿技在演讲中表示,科创板设立以后有很多科技企业上市,未来很多科技企业可能成长为千亿级市值以上的企业。很多科技类企业在 2017 年的时候,市值只有几百亿,甚至小几百亿。而现在的人工智能,包括工业互联网的龙头企业已稳定站上千亿市值,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端的。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交接、新旧更替的阶段,未来将是信息化时代,而信息化时代的核心资源是数据。最近两年全球数字经济的增速远超 GDP 增速,这就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的成长有哪些重要因子?与宁德时代、药明康德这种大市值企业有何不同?在第一财经小狮子 100 指数发布会上,沙利文中国区执行总监徐彪与至纯科技董事长蒋渊、协鑫能科总裁费智、飞凯材料总经理苏斌、晶瑞电材总裁薛利新等人一起探讨中小市值企业成长的核心动能。 圆桌对话:中小市值企业成长力观察   至纯科技董事长蒋渊表示,至纯科技一路走过来最关注的是战略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建设。她表示,财务资源、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的获取能力是除了战略管理能力以外,最关注的三个核心能力。 晶瑞电材总裁薛利新认为,晶瑞电材的发展需要四个要素。一是具有高速发展、规模化的市场容量;第二是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三是具有狼性特征的团队;四是资金。 飞凯材料总经理苏斌表示,上市公司实现长期成长需要两大要素,一是来自于下游行业的多元化,和在同一行业产品的多元化。作为先进材料企业,这是未来成长的一个方向。第二,对一个材料企业而言,自主研发和外部结合,要齐头并进。 协鑫能科总裁费智表示,企业实现更高速度的发展要有几个特质:首先是找好赛道,赛道小肯定做不大;其次要创新。现在同质化程度也很高,要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和科技竞争力;再次是团队和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机制是发挥人才作用的根本保障。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据悉,沙利文与战略合作伙伴头豹共同打造的     “领航者 /Navigator 计划”    在 2022 年升级再出发。   除了继续帮扶初创及中小成长型企业外,该计划还将进一步覆盖优秀、具备高成长力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为公司提供可持续增长必备的专业知识及服务,赋能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升级,提升内部效率及战略发展,使其能够快速建立价值优势。 截至 2021 年底,   “领航者 /Navigator 计划”   已帮助百余家企业完成深度研究,挖掘公司投资价值及成长性,提供价值传播服务,把握产业趋势红利,助力其全方位成长、变大、变强。   无论是助力“小狮子”,还是赋能“追梦人”,沙利文及头豹始终坚信并支持中国经济的原生力量,坚持研究驱动,坚持重仓中国,与中国企业家们共奋斗,同成长。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