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5G-A加速产业协同,运营商由“网络建设者”转向“数字使能者”
沙利文:5G-A加速产业协同,运营商由“网络建设者”转向“数字使能者”

沙利文洞见
当前三大运营商加速网端业协同推进5G-A商用,中国移动此前计划称将于2026年底实现5G-A全量商用。今年以来,5G-A除了对低空等典型场景提供支持,还逐步开始赋能机器人、AI智能体。怎么看5G-A近年来对低空、人形机器人、AI智能体等多个热门领域的赋能?这背后是运营商在内通信企业的传统电信业务发展趋缓急需寻找到新的业务突破口,还是相关领域发展的确需要网络端升级进行支撑?目前5G-A的发展进入到了怎样的阶段?实现5G-A全量商用是否条件已经成熟,或者说还面临哪些具体的挑战?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行业分析师宋安琦接受财联社采访,共同探讨5G-A全面商用的关键路径与产业突破点。

财联社
Q:怎么看5G-A近年来对低空、人形机器人、AI智能体等多个热门领域的赋能?这背后是运营商在内通信企业的传统电信业务发展趋缓急需寻找到新的业务突破口,还是相关领域发展的确需要网络端升级进行支撑?
宋安琦
沙利文行业分析师
5G-A并非凭空制造需求,而是真正顺应并支撑了低空无人机、自主机器人、AI智能体等领域对更高性能网络的客观需求。可以说,这些新兴领域的发展确实倒逼着通信网络能力的演进。在典型场景中,如低空空域的无人机调度、人形机器人的远程控制、AI智能体的多模态任务执行等,往往需要网络同时具备高上行、大带宽、低时延和高稳定性,这对现有5G网络已构成瓶颈。5G-A的技术特性恰好能满足这些复杂任务的通信与算力协同需求,使得智能体能够在云端快速思考,终端灵活行动。更重要的是,随着AI大模型、智能制造、城市低空交通等场景不断深化落地,网络不再是附属设施,而逐步成为智能化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必须具备可预测、可保障的服务能力。5G-A正是以其增强型连接与原生智能的网络能力,作用逐步从可用走向必需,在产业升级中扮演起关键角色。
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运营商大力推进5G-A赋能垂直行业也是希望借此拓展通信业的新蓝海业务,实现自身增长模式的转变。随着传统to C业务增长趋缓,运营商亟需找到新的增长动能,而5G-A为其提供了面向高体验消费和高价值政企服务的双向突破口。一方面,通过5G-A支持的差异化体验服务(如云游戏、XR直播等),运营商得以尝试从“流量计费”转向“体验计费”;另一方面,在工业、交通、医疗等B端场景中,运营商借助5G-A与AI、边缘计算、云网融合等技术的集成能力,正逐步切入政企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系统,提供定制化、可运营的网络+算力+应用解决方案。从这个意义上说,5G-A不仅是通信网络的一次技术升级,更是运营商战略重心的一次深度转移,有望助力运营商由“管道提供者”转型为“数字使能者”,重塑其在数字经济时代的价值定位。
Q:目前5G-A的发展进入到了怎样的阶段?实现5G-A全量商用是否条件已经成熟,或者说还面临哪些具体的挑战?
宋安琦
沙利文行业分析师
目前,中国5G-A已经揭开商用序幕,从标准、网络到终端的基础条件都已逐步成熟,正处于规模试点向全量商用过渡的关键扩张期。随着3GPP R18标准正式冻结,5G-A的技术体系进入定型阶段,三大运营商也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进网络部署,多个重点城市已初步形成连续覆盖。同时,终端厂商推出了超过160款支持5G-A的设备,网络与终端协同效应初步显现。在应用端,行业的探索持续深化,云游戏、裸眼3D直播、AI智能体、低空经济等典型场景正在成为5G-A的首批客户,为下一阶段的规模化落地验证网络性能和服务能力。例如,中兴通讯在MWC上海发布了面向AI智能体的“AgentGuard”网络解决方案,通过上行带宽增强与确定性保障支撑多模态任务执行;华为则展示了基于5G-A和AI融合构建的数字人团队及工作流智能体,用于提升运维效率与网络自优化能力。人形机器人“夸父”也在大会亮相,依托5G-A实现远程操控与智能决策,为复杂环境下的作业提供可行性验证。可以说,5G-A正处在从“可用“到”好用”的关键跃迁期,2025年将成为网络建设与应用生态融合推进的拐点之年,为2026年实现全国范围的全量商用打下坚实基础。
虽然当前5G-A的商用的技术和产业基础已相当成熟,全面普及的大方向和节奏基本明确,但要真正实现5G-A的全面商用仍有一些挑战需要克服,不止在网络本身的部署和技术集成,还取决于应用生态和需求培育。一方面,5G-A引入了通感一体、空天地一体、内生智能等多项新能力,但要在复杂、多变的实际场景中稳定运行,仍需时间进行优化和验证;另一方面,无论是面向C端的高阶体验业务,还是面向B端的行业解决方案,目前大多数仍处在示范或定制化阶段,距离规模化复制尚有距离。此外,用户是否愿意为更高性能网络支付溢价,以及运营商如何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也是决定5G-A能否真正跑通的关键。因此,未来一两年,5G-A不仅要“建得好”,还要“用得起来”,只有技术演进与生态共建双轮驱动,才能真正打开通信业发展的下一个增长周期。
*本采访已刊登于财联社,记者为付静,原标题为:上行速率提升超两成!5G-A赋能AI智能体、具身智能成趋势 通信业拓展“新蓝海”进度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