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丨年内A股32家专精特新企业首发募资规模逾400亿元

证券日报丨年内A股32家专精特新企业首发募资规模逾400亿元

2022/06/08

证券日报丨年内A股32家专精特新企业首发募资规模逾400亿元
沙利文洞见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专精特新企业持续扩容,正加速迈入资本市场。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6月6日,今年已有32家专精特新企业成功登陆A股,首发募资规模逾400亿元。

科创板对专精特新企业有哪些吸引力?如何看待今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行业?电子行业公司为何备受资本青睐?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还需要完善哪些举措?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日前接受《证券日报》采访,共同探讨专精特新企业的上市之路。

 

证券日报

Q:科创板对专精特新企业有哪些吸引力?

 

王昕博士:科创板上市公司往往立足科技创新,通过“硬科技”+“技术模式创新”的商业模式为我国的市场经济的活跃发展提供重要的驱动力,尤其是“十四五”以来,国家进一步鼓励对科技驱动的实体经济发展,将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行业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一环。无论是“科技创新”还是“硬科技”的主题引导,这都与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定位不谋而合,作为关键技术攻关者、行业技术领先者,硬核科技本身是企业商业化的基础,而从资本市场的发展角度看,科创板是为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从创新链、人才链到规模化的产业链、市场资金链进一步融合与升级的最佳平台之一。

 

此外,我国科创板的机构投资者比例相对更高,市场波动性相对更小,能够更好地保护科技驱动型企业的长期企业价值,减小部分年份或周期内的价值波动,这样看的话,专精特新企业与科创板市场平台更多是互相发展、共同成就的模式。

Q:如何看待今年专精特新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设备行业?电子行业公司为何备受资本青睐?

 

王昕博士:科技的创新、研发、应用与商业化往往需要一定的发展周期,尤其是从产品技术创新到商业化验证的阶段,更是需要充足的市场实践验证,在商业化能力、企业盈利潜力得到市场投资认可的前提下,科技类企业才能够在二级资本市场得到更大的肯定。

 

从2021年的市场发展情况看,我国智慧城市、智慧制造等行业经过数年的耕耘,已经具备了商业化成熟的阶段。电子行业、机械设备行业相比其他科技驱动型公司,行业商业模式基本成熟,企业盈利能力得到了广泛验证,投资者教育更为成熟,所以这两年看来,“智”造类企业备受资本关注。

 

Q:为支持专精特新企业上市,还需要完善哪些举措?

 

王昕博士:从企业服务、产品定位看,相比一般消费类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更加紧贴日常生活,专精特新类企业的产品服务模式更加抽象、深奥,并且往往会向投资者和社会大众传递新的产品服务概念。在此情况下,一般性投资者往往需要较为成熟的行业垂直背景才能“看懂”专精特新企业的核心业务实质和市场发展潜力,从而对专精特新企业进行合理地评估。

 

但从另一方面看,专精特新企业管理者和公司创始团队往往深耕于技术本身,对于产品服务教育的投入还不够多,市场教育的效果非常有限,最终导致实际的市场教育仍然以圈内宣发为主,这给一般投资者带来了行业信息不透明、公司产品定位不易理解等痛点。未来解决这一问题,专精特新企业需要更多地联合所处行业,通过邀请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和行业分析专家,对创新产品和新兴模式进行更大范围的探讨与说明,从公司业务、行业特征、业绩解释等三个维度为公司进行市场教育。

 

另外,随着我国绿色经济战略的不断深化,科技驱动型的专精特新企业需要更好地向社会各界投资者展示自己的社会价值,通过“绿色引擎”的ESG发展概念传递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模式,这也将有助于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从而优化估值结果,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