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中心

MEDIA CENTER
媒体合作, 请联系
PR@frostchina.com
Rachel.zhang@frostchina.com
不负春光理想,共创富裕未来 ——2022年沙利文贵宾答谢晚会圆满落幕
公司动态
2022/03/01

不负春光理想,共创富裕未来 ——2022年沙利文贵宾答谢晚会圆满落幕

不负春光理想,共创富裕未来 ——2022年沙利文贵宾答谢晚会圆满落幕
2022 年沙利文贵宾答谢晚会 2022 年沙利文贵宾答谢晚会 30s 快剪 “不负春光理想,共创富裕未来”   2022 年 2 月 28 日   弗若斯特沙利文   2022 年贵宾答谢晚会   在上海宝格丽酒店隆重举行   数百位沙利文人齐聚一堂,    共飨盛典 活动伊始,在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和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常务副总裁王晨晖先生为祥狮点睛,随后全体沙利文员工举杯同庆,正式拉开本次答谢会的序幕。 会上,全体员工聆听了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常务副总裁王晨晖先生、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陆景先生、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先生和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杨晓骋先生分别为活动致辞,总结了沙利文的 2021 年,共同展望 2022 年沙利文新的开始。 作为全球增长咨询公司,沙利文融合全球 60 余年的咨询经验, 24 年竭诚服务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以全球化的视野,帮助客户加速企业成长步伐,取得行业内增长、科创、领先的标杆地位。 运用丰富的专业市场知识和咨询工具,沙利文帮助大量客户达成了战略目标,其中包括全球 1000 强公司、新兴企业和投资机构等。   凝心聚力,再创佳绩 沙利文深耕全球及中国资本市场,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投融资服务。近年来,沙利文中国成功帮助近千家国内外公司在全球主要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累计服务上市公司上万家。 2021 年,沙利文再续佳绩,协助包括商汤科技、泉峰控股、百心安生物、和黄医药、医脉通、微创医疗机器人、鹰瞳科技、雍禾医疗、凯莱英、百得利、吉丽控股 YesAsia 、优然牧业等在内的近百家企业成功在香港或境外上市, 2014 至 2021 年,沙利文连续八年蝉联中国企业赴香港上市行业研究顾问市场份额第一名的领导地位。 引领创新,转型升级 沙利文紧抓时代发展机遇,锐意进取,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从优质企业遴选到专业知识提供,从企业增长咨询到首次公开发行,从资本对接到市值管理,在服务香港及境外资本及金融市场的基础上,沙利文进一步借助自身在科创领域的全球经验,打造独具特色的 A 股及科创板服务平台,被认为是业内最具实力、最具专业度、最具影响力的行业研究机构。 增长不辍,行稳致远 从 1961 年诞生于纽约,到 70 年代公司办公室遍布欧洲,到 80 年代沙利文成为全球领先的行业数据库出版商,再到 1998 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至今,沙利文一路风雨兼程。 2021 年是沙利文公司成立 60 周年,六十年来,沙利文紧跟着世界发展的脚步,始终不忘“引领增长”的初心,臻于至善,追求卓越,不断深度洞悉破译行业发展“密码”,助力企业探寻增长的新可能。 六十年春华秋实,六十年光辉岁月。沙利文的稳健快速发展,离不开每一位员工的付出。为彰显榜样力量,此次年会上,沙利文特设沙利文最佳新秀奖、沙利文卓越分析师奖、沙利文 5 年卓越贡献奖、沙利文 10 年贡献奖以及沙利文总裁特别奖 5 大奖项,对一批业绩突出、表现卓越的员工予以嘉奖。 2022 年,沙利文公司以甲子蓄势,向百年进发。沙利文全体员工将一如既往地精研深钻、做优服务,洞悉行业前瞻,助力客户企业把握未来,坚持以更加专业、更高水准、更具竞争力的知识服务创造社会价值。 春阳抚照、万物滋荣,又一个春天已经到来,让我们以”归零“、“重启”、“更新”的姿态一起携手不负春光理想,共创富裕未来!
沙利文高管出席2021 CSGCT 基因与细胞治疗医学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公司动态
2022/02/24

沙利文高管出席2021 CSGCT 基因与细胞治疗医学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沙利文高管出席2021 CSGCT 基因与细胞治疗医学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
随着基因和细胞工程技术的快速演变,基因和细胞治疗已经取得了重大发展,成为许多传统不治之症最有希望的治疗方式之一,细胞与基因治疗正在开创一个新的医疗时代。 2022 年 2 月 24 日 -25 日,由医麦客主办的 2021CSGCT 基因与细胞治疗医学峰会在上海龙之梦大酒店成功举办。本届大会主题为“蓄力前行·助航新生“,峰会聚焦于全球细胞与基因治疗前沿创新技术、市场发展趋势、监管审评法规、基因修饰产品的安全性、基因药物的创新生产工艺、实体瘤和罕见病的临床治疗现状等多个行业视角。 弗若斯特沙利文( 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应邀出席本次峰会,并就细胞与基因治疗全球市场现状与发展趋势发表演讲。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各国监管体系的日趋成熟,全球 CGT 治疗市场已步入黄金时代,细胞和基因治疗呈现出从传统细胞治疗向与基因疗法相结合发展的趋势。   王昕博士指出,传统细胞免疫治疗的局限性推动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相结合发展,基因工程技术、表达载体和基因递送方法设计的不断进步为 CGT 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创新空间。   1970 年代,限制酶、 DNA 连接酶和凝胶电泳的联合发现使 DNA 的特定片段能够从一种环境移动到另一种环境,例如将特定基因从染色体剪切到质粒上。 2019 年,全球首次报道了利用 CRISPR 基因编辑技术敲除患者造血干细胞中的 CCR5 基因,随后将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以治疗艾滋病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患者的成功案例。   王昕博士表示,近年基因编辑及载体递送等技术突破推动了 CGT 快速发展。目前,美国 FDA 已批准的在售 CGT 产品共有 20 个,其中 8 个为基因治疗产 品;欧洲已批准的在售 CGT 产品共有 12 个,其中 6 个为基因治疗产品;虽然中国 CGT 产品的获批数量仍低于欧美,但未来市场发展空间巨大。   自 2015 年开始,中国 CGT 疗法的临床试验数量爆发式增长。 2015 年至 2020 年间,累计开展了约 250 项 CGT 临床试验,已成为数量仅次于美国的地区,年复合增长率超过 60% ,位列全球第一。   目前,中国正在开展的 CGT 临床试验约 100 项,涉及大小公司约 80 家。大批基因治疗药物研发已进入临床阶段,预计随着监管体系日益清晰、研发投入逐渐增加以及创新产业整体蓬勃发展,未来我国将会有更多细胞基因治疗产品进入临床研发阶段。 按临床阶段来看,全球 36% 的在研临床试验处于临床 I 期, 50% 在进行临床 II 期, 9% 处于临床 III 期。全球在研临床研究约一半处于关键的 II 期阶段,进入临床 III 期后基因治疗研发成功率将增长一倍。   而中国在研基因治疗临床试验主要处于临床 I 期阶段,占比约 52% ,对于 CGT 的研发尚处于早期,但临床 III 期的比例较全球高,占比约 13% ,预计在进行的临床试验中研发上市成功的比例也会较高,未来将是中国 CGT 研发高速发展的时期。 根据沙利文的调研结果显示,截至目前, FDA 和 EMA 共批准 4 款针对遗传性罕见病的在售基因疗法。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提升,在多种遗传性罕见病,如血友病、脑白质营养不良、杜氏肌营养不良症及先天性黑蒙症等的临床治疗中取得突破成果。此外, CGT 临床试验应用领域逐渐扩大,对于糖尿病、心血管等慢性疾病以及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的应用也在增加,为这类疾病的治愈带来希望。 随后,王昕博士向大家展示了全球及中国基因治疗法的市场规模。数据显示,全球基因治疗行业市场规模自 2016 年开始飞速增长,中国基因治疗行业市场规模在政策利好及研发投入增长的背景下也呈快速扩增的趋势,其中 CAR-T 疗法未来市场潜力巨大。 2016 年至 2020 年,全球基因治疗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 153% ,预测未来基因治疗市场规模仍保持快速增长趋势,预计 2025 年全球整体市场规模将达 305.4 亿美元, 2020 年到 2025 年复合年增长率达 71% 。   而 2016 年至 2020 年,中国基因治疗市场从 0.02 亿美元增长到 0.03 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 12% 。预计到 2025 年整体市场规模将上升至 25.9 亿美元, 2020 年至 2025 年复合年增长率达 276% 。   从全球范围来看, CGT 产业受到资本的广泛看好,公开发行、私募基金以及风险资本等主流的资本市场,均对细胞基因治疗产业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投融资的总金额从 2016 年的 27.86 亿美元,增加至 2020 年的 105 亿美元,虽然目前私募基金与风险资本依旧是投融资的主体,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但公开发行 IPO 的方式正在逐渐占据更大的份额,从 2016 年的 5.94 亿美元增加至 2020 年的 37 亿美元,规模超过 2016 年的 6 倍,彰显了二级市场对于细胞基因治疗的热度空前高涨。 另外,在并购领域,大型跨国企业通过并购的方式也在积极布局细胞基因治疗领域,其中以拜耳、礼来、第一三共以及诺华尤为典型。据王昕博士介绍,礼来针对神经退化类疾病的基因疗法的收购,为其带来了一系列神经退化类疾病的管线,拓宽了其竞争赛道的选择余地;拜耳针对庞贝氏病的基因疗法和全套腺相关病毒技术的收购,一方面为拜耳在基因治疗领域加大筹码,另一方面该收购为拜耳带来了超过 500 个关于腺相关病毒开发和生产的专利,使拜耳成为领先全球的病毒载体技术公司。 “相比欧美国家,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发展时间短,尚处于萌芽阶段,但在技术不断创新和政策的扶持下, CGT 产业可实现快速发展,助力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进入新时代。”王昕博士说。    他介绍道,中国细胞与基因治疗在 20 世纪 90 年代已有临床研究,至 2005 年有两款针对实体瘤的 CGT 产品,但是之后几年热度消散,直到 2010 年后细胞治疗开始受到各大药企及研发机构的青睐。时至今日,    国内 CGT 领域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多为下游治疗产品开发的布局,上游关键性原材料与生产工艺领域仍以进口进口品牌为主,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王昕博士指出,中国庞大的潜在患者基数对 CGT 需求持续增加,同时大量适应症扩张生物技术公司的涌现、资本市场投融资热潮等因素推动下,未来中国 CGT 市场会呈现以下几点发展趋势:   ( 1 )治疗领域扩增、 CGT 、 CDMO 快速发展以及研发成本降低。( 2 )在企业估值层面,国内 CGT 企业目前总体较海外企业较低,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3 )同时,国内 GCT 企业更加关注较为传统的血液瘤及相关领域,适应症拓展尚不如海外企业多样化,未来国内的 CGT 市场,尚有较大增长空间。     此外, CGT 产品治疗费用高昂,患者可及性低,他认为,多元方式支付模式是 CGT 产品商业化的一大驱动力,欧美主要国家的多元化医保支付模式为 CGT 商业化发展提供了支持,   预计中国多元化医保体系也将推动 CGT 产业发展。   ” 最后,王昕博士表示,   受政策、资金、人才支持,中国医药市场备受资本市场的青睐,支持生物医药 / 生物技术领域一直以来是中国医疗行业投资热点领域,近年来 CGT 领域也逐渐成为投资的关注焦点。   据中国 CGT 领域融资交易情况显示,目前,私募融资、 IPO 、并购、合作等多种交易形式蓬勃发展, 频频出现重磅交易。 2020 年度 CGT 领域融资总金额约为 126 亿美元, 2016 年至 2020 年复合年增长率达 59.3% 。按投资细分治疗方式看, CAR-T 疗法是最受关注的治疗方式。 “预计未来整个医药投融资市场仍会保持较高活跃度, CGT 领域的资本投入不断增加,也将推动 CGT 产业的发展。中国人口基数大、罕见病及肿瘤等患病人数众多,存在大量尚未被满足的临床医疗需求,针对现状进行研发创新,引进全球领先 CGT 技术,并利用当前中国 CGT 赛道良好的政策及投资环境,中国 CGT 治疗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机会与前景。”王昕博士总结道。
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公司动态
2022/02/24

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启动仪式成功举行
2022年2月23日晚,沙利文捷利(深圳)云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科技”)启动仪式在深圳罗湖瑞吉酒店成功举行。 云科技由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以下简称“沙利文”)与捷利交易宝金融科技有限公司(08017.HK,以下简称“捷利交易宝”)两家公司的内地附属公司联合创立,旨在为港股拟上市公司及已上市公司提供精准宣传路演、公开发行辅助等一站式全周期投资者关系管理及综合性投融资服务,全心致力于公司价值的传播和实现。 启动仪式现场,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捷利交易宝董事会主席刘勇先生、捷利交易宝执行董事兼云科技董事长万勇先生、沙利文大中华区主管合伙人兼常务副总裁王晨晖先生共同点亮启动球。 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王昕博士表示, 沙利文与捷利交易宝联合创办云科技,是各自深耕多年,日趋完善后的水到渠成,合作默契。 未来,云科技将与沙利文及捷利交易宝既有业务形成分工明确的“铁三角”,携手为香港资本市场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共同助力加速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的成长步伐,全方位取得增长、科创领先的标杆地位。   捷利交易宝执行董事兼云科技董事长万勇先生表示, 沙利文和捷利交易宝均是香港金融服务市场的知名企业与细分领域的领头公司,云科技的成立是沙利文与捷利交易宝战略合作的重要成果,是双方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云科技将与资本市场各类机构合作,全力推进实现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成功与辉煌。   沙利文 作为全球增长咨询公司,是国内投资战略咨询领域的领军企业,已帮助近千家公司成功在香港及境外上市。经过60余年积累,在行研数据、市场资源、服务经验等方面形成了市场领先的竞争力,多年蝉联港股IPO行业研究顾问市场份额第一,具有绝对的领导地位。 捷利交易宝 是香港上市金融科技企业,为超过140家香港券商提供行情交易产品,覆盖市场近5成逾300万港股交易及新股投资者,辅助逾50家港股新股公司成功发行,在香港资本市场公开发行辅助业务占有重要地位。 此次双方联合成立云科技,将深度融合双方核心优势,通力合作,在辅助企业IPO的过程中,为企业提供数字化、线上化、合规化的综合全面的资本市场服务,助推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稳步发展,推动优势企业借力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发展。  
沙利文出席贞创汇主题沙龙,共话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
公司动态
2022/01/25

沙利文出席贞创汇主题沙龙,共话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

沙利文出席贞创汇主题沙龙,共话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
专业助力发展,携手共创未来 2022 年 1 月 21 日,贞创汇“专业助力发展,携手共创未来” 2022 新年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知识产权专题沙龙活动在上海国际医学院区芙蓉花路 500 弄 2 号楼 5 层会议大厅成功举办。本期活动由贞越资本主办,由海宁鹃湖科技城与万库医疗科技孵化器联合主办,   弗若斯特沙利文( Frost & Sullivan ,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咨询总监郭菁受邀出席并参与互动沙龙环节,与 IDG 资本医疗组投资经理欧阳一凡、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祁放博士、   华兴证券研究所所长兼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冰博士一起,围绕当前医疗产业政策等系列话题展开讨论交流。 互动沙龙环节   互动沙龙环节在 IDG 资本医疗组投资经理欧阳一凡主持下气氛热烈, 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祁放博士、   华兴证券研究所所长兼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赵冰博士、沙利文大中华区咨询总监郭菁参与该环节。 四位嘉宾围绕一系列话题展开讨论交流,包括当前医疗产业政策和资本环境对医疗企业融资和估值的影响,国内市场的创新药和医疗器械企业要走本土化还是国际化策略,本土企业如何快速突破欧美专利布局推动产品快速上市,赴海外发展需要关注的知识产区问题,以及人口老龄化对于中国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的影响等等。出席活动的企业和机构代表也踊跃参与互动交流,就如何看待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发表各自看法。 主题分享环节   主题一:讲好投资故事对医药企业估值的影响 赵冰博士介绍了目前外资对投资故事理解差异的根源,从金融制度、上市规则、投资人背景、不同国家医药行业差异四个方面分享如何把投资故事重新梳理,将投资故事讲得更符合境外投资人的喜好。 精彩观点: 1 、估值体系差异根源在于金融制度,发行制度,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及医疗行业所处发展阶段。 2 、以行业全景图思维,梳理投资故事。 3 、从投资人背景出发,尊重投资人思维差异、习惯差异,讲投资人能听得懂的故事。   主题二:医药企业知识产权的审查与分析 祁放博士从专利链接制度的中国法律框架发展、药品专利保护策略、医药企业常见知识产权问题强调了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从专业的角度对医药企业知识产权领域可能面临的问题给予分析,赢得了在场企业家和机构的高度认可。 精彩观点:   1 、专利链接制度允许仿制药企业在原研药专利到期之前展开仿制工作而不必担心研究和申报的行为被认定为专利侵权,鼓励仿制药企业发起专利挑战,促进药品专利侵权纠纷的早期解决。   2 、药品专利的主要类型有药品的活性成分、制备方法、具体用途、前药或代谢产物等。   3 、自由实施 FTO :通过检索,确认产品上市后是否可以自由实施,亦即确认其是否会因涉及制造、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产品等环节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   4 、授权引进( License in )需要关注的两个方面:首付款 + 里程碑付款 + 未来销售提成;不竞争约定、是否涉及跨境生产供货、独家权利等不同情形下的许可安排。
沙利文高管受邀分享2021国内外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总结及未来展望
公司动态
2022/01/22

沙利文高管受邀分享2021国内外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总结及未来展望

沙利文高管受邀分享2021国内外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总结及未来展望
2021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黄金十年新起点。在新冠疫情持续肆虐两年之下,医药健康行业已成为全球竞逐的产业新高地。从全球来看,2021年医疗健康行业IPO数量仅次于科技行业。在国内来看,2021年成功登陆A股科创板的医药企业共38家,远超2020年的28家,2019年的16家。而在港交所,2021年共有20家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港股成功IPO,已递交IPO申请的医疗健康行业企业超过20家,9成以上是来自内地的企业。 聚焦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分析的要点和难点,2022年1月20日,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先生受谈思生物邀请,在TBio谈思生物医疗直播课上为大家分享了2021国内外生物医药投融资市场总结及未来展望。 直播中,毛化首先对2021年全球及中国生物医药行业投融资状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他指出,2021年全球股权融资规模稳步增加,中国近两年持续排名第二。在医疗健康领域,2020-2021年间,上市企业数量在全球主要板块均呈增加态势,其中A股备受青睐。随着A股注册制的全面推行和市场政策的改革,未来A股市场相比港股市场将有更大的吸引力,可以预见将有更多的医药企业选择在A股进行融资。而在中国A股市场,医疗健康行业IPO融资规模、IPO企业数量在所有行业中分列第三、第五位。 毛化表示,在上市过程中的审核上,医疗健康企业在不同板块流程和时限不同,A股科创板和创业板平均审核天数分别为300天及374天,远高于港股的128天和美股的31天,且审核阶段结束后,A股也需要通过发审委/上市委会议,流程更复杂;在上市的估值水平上,A股医疗健康企业,尤其是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高于美股和港股。从下半年上市当日股价情况来看,港股未盈利生物医药公司首日破发率高,占到整个首日破发企业的82%,A股则受政策影响,首日破发降低;从上市后的日均成交量上来看,2021年A股医疗健康行业,无论是整体板块还是未盈利生物医药企业的交易活跃程度均远超过港股。 根据沙利文调查显示,在中国以及全球,生物医药领域一级市场的表现也同样亮眼,新冠疫情大幅度推动了生物医药领域投融资。2021年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共1273起,涉及金额共计3,699.1亿元,较2020年增长31.7%。“总体来看,全球生物医药领域的投融资热度仍保持高速增长,投融资金额持续走高,增速乐观。预计2022年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毛化进一步补充道,“此外,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对于下游的制药企业的投融资占据主导,其中小分子及抗体类药物在中国生物医药一级投融资市场中仍占主要比例,创新生物技术领域投融资增长明显。” 毛化还给大家分享了2021中国医药投融资之最——艾博生物和百济神州的上市案例。2021年8月,艾博生物完成7亿美元C轮融资,创中国药企一级市场融资新纪录。2021年12月15日,百济神州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募资金额222亿元人民币,创中国药企IPO募资新纪录。 随后,毛化带领观众进行了2021年生物医药市场的重点回顾。与2020年相比,2021年前三季度全球十大畅销药榜单整体变动不大,但受新冠疫情影响,辉瑞新冠mRNA疫苗入榜并位居榜首,超越雄踞榜首多年的Humira。整个2021年,生物科技公司融资活跃,直接促进了研发投入,国内生物医药公司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助力创新。实现首家在纳斯达克、港股和A股上市的明星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凭借三地上市带来的充裕的资金支持,荣膺研发创新投入榜首的位置。同时, 一、二级市场成功的融资活动极大地反哺了公司的研发布局,一方面有了充足的资金引进管线;另一方面更加充裕的资金亦加强了in-house的研发,自有研发开花结果,license-out品种交易总额迈进了20亿美元俱乐部。 数据显示,2021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共批准83款新药,数量创2016年来新高,以肿瘤药和感染性疾病药为主。其中国产新药51款,进口新药32款;从药物类型上看,包括38款化药、33款生物药、12款中药,中药批准数激增。 2021年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共批准50款新药(不包括细胞疗法和疫苗),包括36个新分子实体和14个新生物制品,新药仍以肿瘤药居多,占比30%。共有34个新药是以“优先审评”的方式获得FDA批准上市,其中包括27个新分子实体和7个新生物制品。有26个品种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占所有获批新药的52%。 最后,毛化总结道,新冠疫情将生物医药投融资带到一个前所未有的热度,热钱涌入,不可避免的带来研发拥挤和同质化竞争。而热钱带来的一波同质化创新已逐渐显现市场颓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实质创新才能成为投融资的新赛道。 “当然,我们都能看到,国家政策正在引导中国药企创新,政策红利下国产创新药的层次在不断提升,创新药研发水平日益增长,另一方面,新冠疫苗的研发也在推动行业技术快速发展,相信202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将愈发融入全球的创新脉搏中。”毛化说。
沙利文高管出席新沪商大健康研习社第10期活动并发表演讲
公司动态
2022/01/06

沙利文高管出席新沪商大健康研习社第10期活动并发表演讲

沙利文高管出席新沪商大健康研习社第10期活动并发表演讲
2022 年 1 月 5 日下午,由新沪商联合会、痕迹资本联合主办的新沪商大健康研习社第 10 期暨 C9 中国医美产业创投论坛·第 3 期路演顺利举行,医疗创新企业、医疗产业投资人、医疗行业咨询顾问等齐聚一堂,共话消费医疗的创新、投资与资产证券化,掘金“颜值”经济大赛道。   弗若斯特沙利文( 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毛化受邀出席活动,并就消费医疗医美领域的市场格局及发展趋势发表演讲。 首先,毛化为在座嘉宾介绍了医疗美容行业的整体概况。他指出,医疗美容行业兼具医疗与消费属性,强监管的医疗属性保证了消费者的信任度持续增 加,增强了消费者的认可度,能够有效推动正规医美服务机构及研发公司的发展。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升,中国医疗美容的渗透率也将持续上升。 2020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32,189.0 元, 2016 年至 2020 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 7.8% ;预计 2025 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将进一步增长至 46,902.4 元。根据沙利文调查显示,中国医疗美容消费者以年轻女性为主,且医美消费者渗透率在一线城市更高。目前 20-35 岁的消费者是主要消费群体,中国医美市场整体呈现年轻化的格局。而在各类医美项目中,注射类非手术医美项目由于手术风险低、恢复时间短、价格较低、精神负担小等优势更受消费者偏爱。近年来,中国医疗美容市场规模增长迅速,非手术类收入占比持续攀升。 随后,毛化详细讲解了医疗美容注射类产品的整体市场情况。中国常见医美注射类产品分为医疗器械及非医疗器械两大类,医疗器械类主要应用项目包括玻尿酸、少女针、童颜针等,像肉毒素则属于非医疗器械的项目。数据显示,随着民众对轻医美项目接受程度不断提高,中国医美注射类产品市场高速增长, 2020 年中国医美注射类服务市场规模总额达到 399 亿元人民币,预计 2025 年,中国医美注射类服务市场规模将进一步增长至 1,038 亿元人民币, 2020 年至 2025 年复合年增长率为 49.8% 。   此外,虽然目前我国普通消费者仍旧更愿意为海外品牌产品付出溢价。但在进入市场之初,华熙生物等国产品牌为 500-1,000 价格段消费者提供了极具性价比的产品,因此国产注射类医美产品由于价格低于进口产品,亦占据了一定市场份额。且随着国内企业的产品线拓展及性价比优势凸显,国产注射类医美产品市场份额及产品美誉度不断提高,预计未来我国医美注射产品市场国产化程度将持续提升。 相比其他器械类医美手段,玻尿酸注射具有恢复期短、效果好等优势,国民消费意愿较高,行业生态较健康,产品质量稳定等优势。近年来,由于严格规范的监管政策的出台,注射用玻尿酸获批数量逐渐趋于稳定,且在注射用玻尿酸高终端价的形势下,中游和下游服务机构利润空间处于整个产业链高位。毛化表示,随着中国女性轻医美的观念逐步形成,医疗美容市场进一步扩张,市场合规化,技术不断进步,价格持续下降,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注射玻尿酸代替短效护肤品,这将保证未来注射用玻尿酸市场的持续增长。与此同时,中国注射类玻尿酸市场以销售额计国产占比提升明显,主要为价格提升贡献,随国产技术进步及产品线扩展,国产化将成未来趋势。 而童颜针和少女针的市场份额随着新产品上市呈现持续快速提升的趋势,未来有望取代部分玻尿酸市场份额。其中,由于Ellanse产品在全球已经有较高知名度,在大陆地区上市3个月取得了关注,作为轻医美市场的高性价比产品,“少女针”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2025年达到6.6亿元。在2021年以前,中国市场没有被监管机构认可的“童颜针”。随着新产品的推出,“童颜针”市场渗透率预计将会增加,到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6亿元。此两类产品均属于再生类胶原蛋白产品,由于成分和作用机制不同,两者在注射层次、操作方式以及起效时间等方面均存在差异。 另一类非器械类医美项目——以肉毒素为代表,肉毒素在医美领域广泛应用,并拥有较好的拓客属性,比如它不仅可以用于多个身体部位,同时也能联合其他项目进行治疗,且安全性较高,常见的不良反应大多可逆,又由于需要多次注射保持效果,因而复购率相对较高,其市场潜力巨大。但由于肉毒素的审批严格,为了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国内企业普遍采用许可引进模式,此种模式存在一定的风险,另一方面,肉毒素的生产要求严格、运输条件苛刻、监管政策较强,行业壁垒相对较高。虽然上述因素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内整个行业的发展,但是,“随着消费渗透率提升和新产品获批上市,中国肉毒素注射产品的市场规模在未来五年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毛化说道。
沙利文出席第一财经小狮子100指数发布会并主持圆桌对话
公司动态
2022/01/04

沙利文出席第一财经小狮子100指数发布会并主持圆桌对话

沙利文出席第一财经小狮子100指数发布会并主持圆桌对话
创新成长·经济生长 2021 年 12 月 30 日,“创新成长·经济生长”第一财经小狮子 100 指数发布会在上海电视台上视大厦成功举办。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发表主办方致辞,中国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黄运成、华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尹沿技发表主旨演讲,   弗若斯特沙利文( 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徐彪先生受邀出席活动并主持圆桌对话,与至纯科技董事长蒋渊、协鑫能科总裁费智、飞凯材料总经理苏斌、晶瑞电材总裁薛利新等嘉宾一起探讨中小市值企业成长的核心动能。 小狮子 100 指数,是第一财经通过量化筛选和主观研究并辅以一线实地调研之后,筛选出 100 家 A 股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旨在反映 A 股中财务健康、增长稳健、注重研发创新的,在细分行业中成长力领先的 100 家中小市值上市公司市场股价表现。 第一财经总编辑杨宇东 杨宇东表示,第一财经在日常新闻报道中,始终践行着对于微观经济体的一线跟踪和研究,深刻感受着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的汹涌澎湃。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众多“小而美”的上市公司中不乏致力于进口替代的硬科技、发挥强链补链优势的专精特新,也有碳达峰趋势下的明日之星。因此,第一财经在今年全面启动了“小狮子成长力研究计划”以及“小狮子成长力指数项目”,将目光锁定在这些优秀的、具备高成长力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 中国证监会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黄运成 黄运成分享的主题是《上市公司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黄运成认为,评价上市公司最重要的指标是市值。目前,市值在 100 亿元以下的上市公司约 3000 家,占比为 70%~80% ,这些上市公司的转型升级是今后整个上市公司转型升级的主要内容,从 100 亿元到 1000 亿元是成长性很大的空间。小狮子 100 指数主要研究的是市值在 50 亿 ~800 亿元的上市公司,正处于这个区间。 华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尹沿技 尹沿技在演讲中表示,科创板设立以后有很多科技企业上市,未来很多科技企业可能成长为千亿级市值以上的企业。很多科技类企业在 2017 年的时候,市值只有几百亿,甚至小几百亿。而现在的人工智能,包括工业互联网的龙头企业已稳定站上千亿市值,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发端的。我们现在正处于工业时代和信息化时代交接、新旧更替的阶段,未来将是信息化时代,而信息化时代的核心资源是数据。最近两年全球数字经济的增速远超 GDP 增速,这就是时代的大势所趋。   中小市值上市公司的成长有哪些重要因子?与宁德时代、药明康德这种大市值企业有何不同?在第一财经小狮子 100 指数发布会上,沙利文中国区执行总监徐彪与至纯科技董事长蒋渊、协鑫能科总裁费智、飞凯材料总经理苏斌、晶瑞电材总裁薛利新等人一起探讨中小市值企业成长的核心动能。 圆桌对话:中小市值企业成长力观察   至纯科技董事长蒋渊表示,至纯科技一路走过来最关注的是战略管理和创新能力的建设。她表示,财务资源、核心技术和高端人才的获取能力是除了战略管理能力以外,最关注的三个核心能力。 晶瑞电材总裁薛利新认为,晶瑞电材的发展需要四个要素。一是具有高速发展、规模化的市场容量;第二是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三是具有狼性特征的团队;四是资金。 飞凯材料总经理苏斌表示,上市公司实现长期成长需要两大要素,一是来自于下游行业的多元化,和在同一行业产品的多元化。作为先进材料企业,这是未来成长的一个方向。第二,对一个材料企业而言,自主研发和外部结合,要齐头并进。 协鑫能科总裁费智表示,企业实现更高速度的发展要有几个特质:首先是找好赛道,赛道小肯定做不大;其次要创新。现在同质化程度也很高,要有很好的商业模式和科技竞争力;再次是团队和机制。人才是第一资源,机制是发挥人才作用的根本保障。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据悉,沙利文与战略合作伙伴头豹共同打造的     “领航者 /Navigator 计划”    在 2022 年升级再出发。   除了继续帮扶初创及中小成长型企业外,该计划还将进一步覆盖优秀、具备高成长力的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为公司提供可持续增长必备的专业知识及服务,赋能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升级,提升内部效率及战略发展,使其能够快速建立价值优势。 截至 2021 年底,   “领航者 /Navigator 计划”   已帮助百余家企业完成深度研究,挖掘公司投资价值及成长性,提供价值传播服务,把握产业趋势红利,助力其全方位成长、变大、变强。   无论是助力“小狮子”,还是赋能“追梦人”,沙利文及头豹始终坚信并支持中国经济的原生力量,坚持研究驱动,坚持重仓中国,与中国企业家们共奋斗,同成长。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