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日报丨沙利文陆景:企业通过回购股份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实现稳定股价的作用
证券日报丨沙利文陆景:企业通过回购股份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实现稳定股价的作用

今年,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热情高涨,多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截至8月4日,截至8月4日,年内已有878家A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同比增长23%;回购总额达678亿元,同比有所减少。
上市公司积极回购股份的主要目的有哪些?为何今年参与数量大增?为何今年开启回购的科创板公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骤增?主板回购公司主要集中在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大行业原因有哪些?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陆景接受《证券日报》采访,共同探讨回购市场大量上市公司回购股份热情高涨的背后原因。
证券日报
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回购热情高涨。8月3日,凯莱英发布公告,拟斥资4亿元至8亿元回购公司股份,回购股份将主要用于后续实施股权激励等。
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8月4日,年内已有878家A股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同比增长23%;回购总额达678亿元(备注:文中回购额均指已实施完成部分),相较于去年同期有所减少。
《证券日报》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与往年相比,今年回购市场呈现出一个新特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异军突起,数量同比增幅超7倍。这背后反映出科创板、北交所公司扩容速度加快,同时也体现出相关公司对于稳定的管理团队和核心人才的重视。
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回购意愿强
去年同期(2021年1月1日至8月4日),格力电器与美的集团两家公司期间回购金额分别为169亿元、123亿元,合计292亿元,占当期总额的33%。与之相比,今年回购多集中在“十亿元级”规模。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回购金额超10亿元的公司共9家,合计回购金额达145亿元,数量及金额同比增幅分别为50%与20%。
“今年实施股份回购企业数量大增的原因在于二级市场股价调整。受内外部环境因素共同影响,A股市场整体表现较为疲软。在对公司基本面及未来发展有信心且有足够现金的情况下,更多企业愿意通过回购股份向市场传递积极信号,用于股权激励,且实现稳定股价的作用。”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陆景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今年股票回购市场的另一个显著特点则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快速崛起。据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实施股份回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共有93家,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1家,同比增幅达745%。分产业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39家)、生物(17家)、高端装备制造产业(15家)产业公司数量居前;结合板块来看,前述93家公司主要集中于科创板(63家)与北交所(18家),二者合计占比87%。
与之相应的是,实施股份回购的科创板与北交所公司数量增长迅速。相关数据显示,上述878家公司中,63家为科创板公司,同比增长688%;自去年11月份北交所开市后,年内也有18家北交所公司拿出真金白银回购股份。
陆景分析称,根据今年上交所发布的监管新规,允许上市公司用超募资金回购股份,拓宽了企业回购股份的资金来源,受到了更多科创板公司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的偏好。
“科创板、北交所更多代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科创公司处在高速发展阶段,拥有稳定的管理团队和优秀人才事关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大多数公司会选择通过回购股份进行股权激励等方式留住人才。”北京阳光天泓资产管理公司总经理王维嘉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对记者表示,回购股份用于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有利于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公司核心团队的工作积极性,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公司的整体价值。
主板企业仍为回购主力军
与此同时,今年回购市场也延续了往年的两大主要特征:主板公司依然担当主力军,回购公司仍高度集中于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三大行业。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分板块来看,586家主板公司回购金额552亿元,数量及规模占比分别为67%与81%,占据绝对主力位置;从行业来看,实施股份回购的公司主要集中于医药生物(108家)、电子(98家)、计算机(89家)三大行业,合计295家,占总数量的34%。
陆景分析称,上市公司在考虑是否启动股份回购的时候通常会考虑两个最重要的因素:一是公司股价在二级市场的表现,二是公司是否有充足的现金流。相对较低的股价表现更加驱动优秀的主板企业启动回购,从而向投资者传递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的信号。
陆景进一步表示,从现金流的角度来看,主板企业通常在规模和体量上更大,优秀企业并不会被低迷的股价影响正常发展,且拥有更充足的现金流,为公司的股份回购提供基础条件。因此,主板企业仍然是回购的主力军。
王维嘉表示,近一年的时间里,医药生物、电子、计算机三大行业板块出现较大幅度的下跌,多数公司股价处在低位。同时,这些行业的不少细分领域具有高技术壁垒属性,通常会运用股权激励等方式来维持核心团队的稳定。
*本文转载自《证券日报》,记者 邢萌 , 原文名为《 年内878家A股公司斥资678亿元回购股份 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回购意愿强 》。
沙利文洞见·延展阅读
Q: 上市公司积极回购股份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A: 上市公司积极回购股份常见原因包括:(1)向市场传递当前股价被低估的信号,向投资者传递公司对未来发展具有信心的信号,实现稳定股价的作用;(2)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当公司有充足现金且认为当前股价被市场低估时,则会通过现金回购流通的股票,提高每股收益和净资产收益率;(3)实行股权激励,回购的股份可以作为股权激励计划的股票来源,向员工授予股份,并且不影响原股东的权益;(4)防止被恶意收购,通过回购股份可以减少恶意收购者从二级市场上大量购买公司股票数量,降低公司被恶意收购的风险。除上述原因之外,回购股份还可以起到一些其他作用,例如调整公司财务杠杆等。
Q:为何今年开启回购的科创板公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骤增?
A: 开启回购的科创板公司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数量骤增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还是之前提到的公司在二级市场的股价表现。 以科创50指数为例,到今年7月底,科创50指数已从今年年初开盘首日的1110.92点跌到1088.91点,7个月跌幅超过20%;此外,2022年是科创板开市三周年,随着三周年的到来,许多上市公司也迎来了新一轮的解禁高峰,在解禁高峰前后,市场在股东减持以及内外部宏观环境影响的利空情况下,股价易出现大幅下跌,因此为提升市场信心,众多企业选择股份回购。
另一方面,在今年年初发布的《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7号——回购股份》中允准企业用超募资金进行股份回购也成为了重要因素之一。 原先原则上来说公司所募集的资金应当用于主营业务,对科创板企业而言,相关的募集资金应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用于科技领域的创新,但随着关于新政策的颁布,允许用超募资金进行股份回购这一新模式在帮助企业提升投资者信心的同时,不大量增加企业回购股份的资金成本,受到了更多科创板公司及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的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