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低空物流竞争进入“飞行技术、平台能力与场景运营”融合博弈阶段

沙利文:低空物流竞争进入“飞行技术、平台能力与场景运营”融合博弈阶段

2025/7/15

沙利文:低空物流竞争进入“飞行技术、平台能力与场景运营”融合博弈阶段

沙利文洞见

低空物流产业链正呈现出物流企业、电商平台、无人机制造商“三方竞逐”的新格局。传统物流格局中的“封闭链条”正被打破。过去,快递物流企业掌握从仓储、干线、末端的全链路资源。但在低空物流场景中,飞行器制造、空域调度、平台运营、安全管控等能力变得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大量技术企业借助算法、平台与设备集成切入关键环节,由“配角”转向“主角”。三方的技术路径与战略重点存在哪些差异?此前物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地面网点密度等,在低空物流领域,关键技术的比拼聚焦在哪些方面?是否是“飞行技术、平台能力与场景运营”融合为体系的行业整合者更容易突围成功?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 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高级咨询顾问刘栩枫接受《证券日报》采访,共同探讨低空物流产业的下一步演进路径

《证券日报》

 

Q:三方的技术路径与战略重点存在哪些差异?

刘栩枫

沙利文大中华区高级咨询顾问 

虽然现在低空物流还处在探索阶段,但三类参与者的技术路径和战略重点,其实已经开始分化了。

物流企业的核心逻辑,是在原有的运输体系中引入低空运力,做网络的补充和优化。他们更关注的是怎么把无人机纳入干线、支线和末端的整体架构中,提升区域覆盖效率、降低边际配送成本。技术上会重点投入调度系统和空地协同能力的建设。

电商平台的逻辑其实不太一样。对他们来说,低空物流是整个履约能力中的一个“新型运力模块”,核心目标仍然是提升用户体验和订单响应效率。他们更强调的是平台端的调度算法、运力整合,以及多渠道履约的柔性能力。物流企业在建运力体系,而电商平台在调运力资源。

无人机制造商从飞行技术出发,更关注飞控安全、通信链路、能耗管理这些底层技术。现在很多厂商也在往系统集成方向走,不再只卖设备,而是开始提供平台级的调度能力和运营支持。

总体而言,物流企业在做网络整合,电商平台在做系统智能,无人机厂商在做飞行底座。三方各有侧重,也各自围绕自己的优势寻找切入点,未来肯定会有更多交叉协同的可能性。

 

Q:此前物流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地面网点密度等,在低空物流领域,关键技术的比拼聚焦在哪些方面?是否是“飞行技术、平台能力与场景运营”融合为体系的行业整合者更容易突围成功?

刘栩枫

沙利文大中华区高级咨询顾问 

在低空物流这个新领域,现阶段的竞争逻辑的确和现在成熟的地面体系有所不同。传统地面物流更强调的是网点密度、仓配体系的覆盖能力和末端触达效率,而低空物流目前所处的阶段,技术系统能力比地面网络的重要性要更为突出。也就是说,现在比拼的不是谁网点多,而是谁能更安全地飞、更高效地调度、以及更有效地控制成本。

当前来看,飞行安全仍是整个行业最基础、最不可妥协的门槛。除了无人机本身的飞控性能、避障能力、冗余设计这些硬件因素外,平台层面的调度能力、航线设计、应急处理同样是衡量安全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城市复杂空域中,如何保持多机运行的有序性?出现突发情况时,是否能实现系统级响应?这些都是决定你能否获得空域资源、推进 BVLOS(超视距飞行)审批、实现合规运营的关键。

同时,成本问题也是一个绕不开的现实挑战。物流作为高度价格敏感的行业,一项新技术最终是否具备可推广性,取决于它的单位运输成本是否具有竞争力。哪怕技术再先进、效率再高,如果成本居高不下,也难以与现有的骑手、无人车等方案形成实际替代关系。因此,低空物流不仅要跑得快,更要跑得起。

所以回到刚才的问题,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那些能够更快找到适配场景、实现规模运营,并在局部率先跑通盈利模型的企业,确实更有可能在当前阶段实现突围。

*本采访已刊登于《证券日报》,记者为王镜茹,原标题为:低空物流产业链正加速形成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