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一带一路全球行”国际段出发仪式上,高德地图宣布了旗下“世界地图”产品正式上线,其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北斗系统”)的全球定位能力,实现了境外路线规划和导航服务。
相比于GPS来说,您认为北斗系统优势何在?对于高德、百度图商出海来说,国外地图数据的获取会面临哪些难点问题?高德地图出海能够为国内哪些行业和企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高德与百度地图在海外竞争的主要关键点是什么?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张知为接受《商学院》杂志采访,共同探讨高德世界地图相关发展情况。
《商学院》杂志
此次高德上线世界地图是基于北斗系统的加持,相比于GPS来说,您认为北斗系统优势何在?
张知为
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
总体来看,北斗系统加持的优势主要来自覆盖广精度高,三频信号,有源/无源双模定位和短报文通信4个方面。
相较于GPS的全球98%的监测覆盖率,北斗系统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导航系统,这主要得益于卫星数量上的优势;(北斗系统由35颗卫星组成,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其中24颗中轨道,6颗高轨道,GPS由28颗卫星组成,其中4颗备用卫星,全部为中轨道卫星)
在精度上,北斗系统和GPS旗鼓相当,在民用层面都能达到10m级定位精度,0.2m/s测速精度和20ns授时精度,甚至在亚太地区北斗系统定位精度更佳;(亚太地区能达到5m定位精度,0.1m/s测速精度和10ns授时精度);
另外,北斗系统的优势也在信号上凸显,作为全球第一个提供三频信号服务的卫星导航系统,对于双频信号的GPS,其信号抗干扰能力更好,定位更加可靠;(三频信号可以更好的消除高阶电离层延迟影响,提高定位可靠性,增强数据预处理能力,大大提高模糊度的固定效率。而且如果一个频率信号出现问题,可使用传统方法利用另外两个频率进行定位,提高了定位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其次,有源定位和无源定位的双模式也是北斗系统的独特优势,即可通过接受机发射信号与卫星通信,也可不发射无线电波直接实现定位。保证了在极端的观测条件下,仍能完成定位,适用于紧急求救;
北斗系统还有短报文通信服务的原创功能,创新融合了导航和通信功能,实现双向通信,应用场景将更为丰富,在未来交通运行、渔业出海、救援搜救等专业领域具备较大优势。
对于高德、百度图商出海来说,国外地图数据的获取会面临哪些难点问题?
国外地图数据的获取主要有3个难点:
一是成本问题,从流程上看,地图测绘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通过车辆采集、步行采集等方式将道路和POI(地表信息点)进行采集,这些数据在采集之后还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后期处理,最终才能得到电子地图数据。这期间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
二是法规限制,因为地图数据涉及国家安全,所以地图的测绘往往需要由所处国家认证的资质。国内地图厂商在海外无法进行自行采集地图数据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向供应商购买地图数据,而此类数据往往被Google或HERE等巨头垄断。
三是质量要求,像谷歌地图等国外地图软件已经相对成熟,用户往往会对地图的质量和精度上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企业需要通过更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进行采集和处理以及后续的更新。
您认为高德地图出海能够为国内哪些行业和企业带来比较大的影响?
高德地图的出海将对中国实体产业的出海提供助力。
首当其冲的是传统物流商或出行服务商,诸如安吉物流、达达快送、货拉拉、顺丰等企业,高德地图已和上述企业展开了深度合作。
其次,在海外解决方案方面,高德地图与支付宝、淘宝等企业进行了合作,助力阿里在东南亚的支付和电商布局,并且高德也为已经布局海外的移动软件提供服务,如抖音、快手、酷狗音乐等。
除了手机端,汽车也成为地图装载的下个增长点,随着江淮汽车、长城汽车、上汽集团、吉利集团在内的自主车企都在扩大海外市场的投资建厂规模,高德地图和车企之间的合作也会进一步加强。
此外,作为“一带一路全球行”的全球地图导航合作伙伴,用户可在地图上查看周边的生活服务,包括餐饮、景点、酒店、购物中心等。这在带动出境游的同时,也势必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之前高德在国内发布了HQ Live MAP轻地图,您认为这种模式是否能够通过与自动驾驶车企的合作在海外复刻?难点在哪里?
高德地图的HQ Live MAP轻地图是可以通过与自动驾驶车企的合作在海外复刻。高德地图在高级辅助驾驶方面的车企合作伙伴已超过20家,累计服务量产车数十万辆 。并且随着行业整体大力发展感知技术,HQ Live MAP也将随之快速更新迭代。
至于难点依旧在海外地图信息的获取上,以及如何根据海外市场因地制宜,符合海外用户对地图的数据需求上,这就要考虑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文化背景等因素。
您认为高德与百度地图在海外竞争的主要关键点是什么?双方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何在?
高德与百度地图在海外竞争的主要关键点是在由地图场景衍生出来的本地生活业态。
在国内,地图类软件的本地生活已经相对成熟,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都实现了出行打车,充电加油、汽车养护等本地生活服务的集成,而在海外这一块的业态还未成熟,因此这是高德和百度地图的市场机会。
在国内市场,高德地图近两年的表现不俗,月活跃用户(MAU)超过4亿、日活超1亿,且业务向综合出行平台发展。但百度地图早在2016年就开始出海开辟新战场,而彼时高德地图分身乏力,无力及时跟进切入海外市场,采取集中兵力在国内市场与百度地图进行战略对峙的策略。丧失了海外市场先机,可能导致经验不足。
所以相较于百度地图,缺乏海外运营经验的积累和时间沉淀的用户偏好相关数据,而这些积累恰恰是B端用户所看重的。
并且,随着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屡创新高,百度地图在出境游人群渗透率达50%,这意味着每两个人出境游就有一人使用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此时出海的市场份额空间相对较小。
不过,对于地图行业来说,竞争从国内转到国际是必然的。高德地图在国内探索出来的一系列基于本地生活服务的供给模式都可以在海外尝试复制,就像所有本土企业国际化一样,高德出海也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记者与多名日本、美国等海外用户交流候发现,目前高德地图存在路线不清晰,预计路线时间规划不准确,酒店、美食推荐等不全面的问题,您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什么?与谷歌相比高德的功能还有很多可完善的地方,您如何看待高德未来在海外的发展前景?
主要是基础性的地图数据受制于巨头的垄断,无法自行测绘地图数据所致,进而影响用户体验。
谷歌地图拥有超过10亿的全球月活用户,其用户数量与高德的4亿国内月活数量领先优势明显。和谷歌相比,高德地图在数据完整性,数据更新速度和导航准确度上面临挑战,可以说任重而道远。
鉴于高德地图已经在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上线,且作为出行服务提供商能力越来越强,虽然和美国最先进的几家地图公司相比技术或许还有差距,但从应用和场景落地来说,中国的地图导航技术已经处于领先地位。
总的来说,高德地图在海外的发展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
*本采访刊登于《商学院》杂志,记者为王雅迪、石丹,原文标题为:《高德地图“卷”向国际,北斗加持不止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