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利文:预计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选择将会出现

沙利文:预计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选择将会出现

2023/09/12

沙利文:预计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选择将会出现

如何看待现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空间给新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吗?如何看待国家收紧新能源造车资质的举措?当前自主申请基本是很难通过,蔚来式的代工模式随着工信部要求“双资质”可能也走不通,而针对资质的一些并购交易也被叫停,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科技企业想入局造车行业是不是会很艰难?最大的阻碍在哪里?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预期如何?

弗若斯特沙利文(Frost & Sullivan,以下简称“沙利文”)大中华区合伙人执行总监张知为、大中华区咨询总监许广灿接受彭博社采访,共同探讨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

 

彭博社

 

如何看现在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有空间给新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吗?

许广灿

沙利文大中华区咨询总监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的确竞争激烈,主要是因为政策推动和技术进步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成本降低,消费者接受度提高。加之传统汽车制造商加速转型以及新势力品牌的进入,使得市场更加竞争激烈。

 

尽管竞争日趋白热化,但仍有一定的空间留给新的造车新势力品牌。像百度是在自动驾驶和人工智有深厚积累的公司,而洛轲或极石汽车身上也带着互联网和高科技领域的创业基因。他们基本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如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车载服务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首先,从政策环境来看,各国政府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于传统燃油车出台了严厉的排放限制和对于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出台了大量的补贴政策,这对于新造车企业是非常有利的。此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壮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供应链的完善和电池成本的下降,这也为新造车企业创造了更好的市场环境。

 

其次,造车新势力的创始团队一般都有较强的科技背景,例如百度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有深厚积累,这使得他们在自动驾驶、智能互联等领域有更多可能性。他们可以通过大胆创新,推出更具科技感和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从而吸引消费者。

 

然而,新能源汽车市场是一个资金和技术密集的领域,造车新势力品牌在此领域想要获得成功还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大量的资源投入。同时,他们也必须要面临诸多的挑战,如市场准入资质的获取、消费者接受度、品牌建设、售后服务等。

 

总的来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对于有创新能力、科技背景、精准解决用户痛点的新造车新势力来说,依然存在一定的市场的空间。

 

如何看待国家收紧新能源造车资质的举措?我们理解自主申请基本是很难通过,蔚来式的代工模式随着工信部要求“双资质”可能也走不通,而针对资质的一些并购交易也被叫停,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国家收紧新能源造车资质的举措可能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首先,这种举措可以有效控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速度,以避免市场过热和潜在的风险,避免了一些公司过度依赖补贴,因此采取了严格的资质控制。

 

其次,收紧资质要求可能是为了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可以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确保新能源车的安全性和质量,提升中国新能源车的声誉,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此外,政府可能还考虑到了国家产业政策和战略的因素。新能源汽车产业被视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可能希望通过收紧资质要求,引导行业朝着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避免出现过度低价竞争和资源浪费的情况。

 

关于自主申请和代工模式的困境,这可能是因为政府希望鼓励企业自主研发和创新,而非依赖于代工模式。政府可能更加重视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自主知识产权,以确保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国家收紧新能源造车资质的举措可能是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包括市场风险控制、技术进步和产业政策等因素。这些举措会增加市场准入的难度,但也旨在引导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并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企业应密切关注政策变化,适应新的规则,同时继续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科技企业想入局造车行业是不是会很艰难?最大的阻碍在哪里?

对于科技企业来说,进入造车行业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以下是一些可能阻碍科技企业进入造车行业的主要因素:

 

1、技术壁垒:汽车制造涉及到复杂的工程和制造技术,包括底盘设计、动力系统、车身结构等。科技企业通常缺乏汽车制造相关的技术实力和造车经验,这可能导致制造和量产上的困难。

 

2、资金需求:汽车制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研发、生产设施建设、供应链管理等。科技企业可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来建立制造基地和供应链体系,这对于一些初创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市场竞争: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已经存在许多传统汽车制造商和新能源汽车品牌。一方面,传统车企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另一方面,已经涌现的新势力逐渐在技术和市场上趋于成熟。科技企业需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并与其他竞争对手竞争。

 

4、法规和合规要求:汽车行业受到严格的法规和合规要求,包括安全标准、排放标准等。科技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这些法规和标准,投入时间和资源以确保产品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5、供应链管理:汽车制造涉及到复杂的供应链管理,包括零部件采购、生产计划、质量控制等。科技企业需要建立稳定可靠的供应链体系,以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科技企业进入造车行业面临着技术壁垒、资金需求、市场竞争、法规合规和供应链管理等多个方面的挑战。然而,如果科技企业能够克服这些挑战,并具备创新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他们仍然有机会在造车行业中取得成功。

 

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预期如何?

 

对于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有以下几点预期:

 

1、增长势头持续: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政府持续对清洁能源的支持,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并且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成本的下降,新能源车的价格将更具竞争力。

 

2、技术进步和创新: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迎来技术进步和创新。电池技术、充电基础设施、自动驾驶技术等方面的发展将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性能的提升,并提供更安全、便捷的出行体验。

 

3、多样化产品选择: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消费者将有更多的选择。传统汽车制造商、新能源汽车品牌以及科技企业都将推出更多种类和款式的新能源汽车,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4、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将得到进一步推进。政府和企业将加大投资力度,提高充电设施的覆盖率和充电速度,以解决充电难题。

 

5、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政府将继续出台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和激励措施。这包括购车补贴、免费停车、减免车辆购置税等,以促进新能源汽车的销售和推广。

 

总体而言,预计未来新能源汽车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并且会出现更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选择。随着充电基础设施的完善和政策支持的加强,新能源汽车将成为未来出行的主流选择之一。

*本采访刊登于《彭博社》,记者为曹冬,原文标题为:《China's Push to Cool EV Growth ls Upending Big Tech's Ambitions》。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电话

业务咨询热线

(021)54075836

微信
二维码

扫码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
×
微信二维码